【梅花評論】和平有望論 與其擔心共軍登島 不如為兩岸和平做準備

陳復教授將在12月7日國府遷台紀念日當天舉辦「外省族群感恩節」。圖/取自陳復臉書
陳復教授將在12月7日國府遷台紀念日當天舉辦「外省族群感恩節」。圖/取自陳復臉書

陳復/國立宜蘭大學博雅學部教授並合聘佛光大學歷史系講座教授

台灣好些人常關心「大陸如何統一台灣」的政治議題,卻對於大陸本身的民生問題漠不關心,更不想討論大陸嚴重的內捲問題,這種漠視現象本身就是「台灣中心論」導致的視野偏狹;這些人其實是活在訊息繭房中,對於大陸社會實況有很多出於想像的層面,更會產生錯誤的判斷。

其實,這種想像更是「親美」造成的思考困境,因為,你每天跟著台灣同質性甚高的新聞報導,看見美國智庫學者提供的恐嚇訊息,不去思考美國人提供這些訊息的用意始終與美國本身的利益有關,簡單就得出自己想看見的答案,這些看法會失真,讓你產生一面倒的想法。

事實上,任何問題都比不上國計民生的實質問題,一個國家立國首要任務就在解決民生需求,否則政權將無法存在,這是顛撲不破的鐵律。再者,民進黨政府當家做出各種失當的兩岸政策,但大陸至今沒有取消三百項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關稅優惠早收清單,這因為大陸始終不願意切斷兩岸最實質的連結。

中華民國的存在,不能依靠大陸當局的善意,但大陸當局如果沒有絲毫善意,中華民國同樣無法存在;因此,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替全體中國人想出路,尤其多觀察兩岸最實質的生活權益議題,而不是只想著「台灣該怎麼辦」,當我們轉換思路,其實台灣在其間自然就有出路。

孫中山先生過世前的遺言:「和平,奮鬥,救中國」,這八個字至今都對於台灣社會極有意義。我就不解:為何,有人一直要為無望的戰爭做準備,或者一直在吶喊左岸軍隊即將登島?有沒有想過我們應該為有望的和平做準備?而且,如果不號召全體中國人為和平而奮鬥,受傷害的始終是全體中國人的幸福。

此外,「台灣外省族群文化守護聯盟」將在12月7日星期天舉辦「外省族群感恩節」,藉此紀念民國三十八年的這一天,行政院長閻錫山宣布將中央政府搬遷來台,從此,有大批的外省族群與各大族群相會在台灣,攜手共同耕耘我們生活的家園。

人不忘本,才能展望未來。我辦這個活動唯一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找到這些當年跟隨政府來台的後人,大家藉由這個日子來飲水思源,珍惜在這裡相遇,更感謝各族群的接納,期待我們繼續同舟共濟,胼手胝足守護民國。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