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媒體人楊艾俐21日在臉書指出,台灣對日本新首相高市的發言,更應該審慎以對基於美日安保協約,除非美國允許,日本不會為台灣捲入與中國的直接衝突;台灣更不能隨著情緒起舞,對於中日之間的歧見,任何公開的選邊都會讓自己成為風口浪尖。
楊艾俐指出,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一席「台灣有事」可能出動自衛隊協助的言論,像是畫破東亞平靜水波的刀痕,掀起巨浪;針對高市的言論,北京迅速定調為「嚴重挑釁」,並迅速出招,第1招是在黃海展開實彈射擊演習;第2招發布留學及旅遊示警,並建議大陸公民避免前往日本旅遊。
第二招對日本已造成龐大損失,一個周末,陸客就取消了赴日機票49萬張,不能不感嘆中國螞蟻雄兵力量之大;近年來,中國觀光客至日本激增,今年前3季就有750萬人次,消費金額也是各國當中最高,有學者擔心這一波觀光風暴,日本損失可能超過2兆日圓,導致GDP下降0.36%。
北京19日已向日方通報將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有關恢復日本牛肉對華出口的磋商也已中止,接著大陸還可以對日本實施稀土出口管制;楊艾俐指出,日本從中國進口的稀土占7成,重稀土更高達9成,大陸若真的實施出口管制,日本的半導體、電子與車廠都難以全身而退。
楊艾俐指出,習近平上台以前,大陸外交路線溫和;鄧小平時期韜光養晦、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甚至願意擱置釣魚台爭議;江澤民時期是和平崛起、融入全球化;胡錦濤時期則主張「互利共贏」與「和諧世界」。
習近平初任國家領導人時,外交路線尚稱溫和,但在2018年後轉趨強烈,中國外交官在推特、記者會上以激烈言辭反擊西方批評;強調民族自信與制度優越,以「鬥爭精神」取代以往的「低調外交」;最近,對於美國施加關稅,北京也是以明確、快速、多線並行的做法提出反擊,像是早已備妥的一套工具箱,在壓力一來時迅速展開。
楊艾俐認為,北京最具震撼性的反制措施是將多項稀土納入出口管制,稀土是美歐高科技與國防產業的神經線,一旦收緊,美方從半導體到電動車的生產鏈都可能面臨斷供風險。
其次,北京同步強化進出口許可制度,擴大監管範圍,中國商務部在回應美國威脅對中加徵100%關稅時明言:「我們不想戰,但也不怕戰。」經過幾番回合後,美國總統川普果然願意降低關稅。
其實中國戰狼外交有跡可循,楊艾俐指出,兩項是北京的痛點,觸碰此線必定後果嚴重,第一是主權完整,台灣、西藏、新疆、南海主權,絲毫不能有所妥協;其次是政權合法性,專制、獨裁、人權等批評,關乎共產黨統治正當性,觸及這兩個議題,大陸必然強烈反擊;至於其他議題的批評,經濟放緩、人口危機、產業競爭力下滑、國家形象等,中國的反應大多是:「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不會太在意。
楊艾俐認為,其實有實力的大國,哪一個不實施戰狼外交?只是名稱不同,手法各異,觀察川普的外交作為,不只戰狼外交,更是瘋狗外交了;當下的年代,各國都該有所警惕:不要輕易踩到彼此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