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總「回顧1949」論壇:中華民族又一次「衣冠南渡」帶來新篇章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10月31日於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大樓舉辦「回顧1949:遷台外省族群對台灣的犧牲與貢獻」論壇系列四。圖/記者簡立欣攝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10月31日於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大樓舉辦「回顧1949:遷台外省族群對台灣的犧牲與貢獻」論壇系列四。圖/記者簡立欣攝

今年是先總統蔣中正逝世50周年、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國父孫中山逝世100周年的「歷史大年」,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今天(31日)於中華民國婦女聯合會大樓舉辦「回顧1949:遷台外省族群對台灣的犧牲與貢獻」論壇系列四。與會者指出1949年是中華民族又一次衣冠南渡帶來新篇章國民黨仍舊一定要承擔「中國夢」的責任因為當年正是父兄懷抱著這樣的信念來到台灣

活動現場冠蓋雲集,包括前陸軍總司令陳鎮湘、前國防大學校長費鴻波、永慶房產集團董事長孫慶餘、前台北市副市長李永萍、高中教師區桂芝等人均出席。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理事長趙怡指出,今年是回顧中華民族奮鬥歷程與台灣重生契機的重要節點。1949年國民政府因內戰失利而遷台,反而保全了中華文化的根脈,也奠定了台灣政經發展與現代化的基礎。「回顧1949」系列論壇自創辦以來,正是希望透過理性對話與歷史回溯,讓社會大衆更全面理解遷台族群的奮鬥過程。

武之璋:蔣介石人格帶領抗戰

藍天行動聯盟主席武之璋以「蔣公遷台與治台功績」為題,從戰時領導、退守台灣到戰後治理三個層面,概述蔣介石如何在艱困局勢下維持軍政秩序、推動社會重建與文化發展,並以整體策略和遠見,為台灣後續的教育、經濟與現代化建設奠定基礎,呈現其治台思路與歷史角色。

武之璋曾閱讀大量蔣介石相關資料,他認為中華民族能熬過抗戰8年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是蔣介石的人格和驚人意志力。蔣介石有寫日記的習慣,抗戰期間即使條件再辛苦,每天都會寫日記,而不管日記長短,右上角必定寫著「雪恥」二字。

武之璋認為,1949年是中華民族又一次衣冠南渡,國民政府為台灣帶來了黃金、故宮和知識份子,令人心痛的是,台灣在民進黨30年「去中國化」洗腦教育下,年輕人不識蔣介石,40歲以下的人甚至認為蔣是「20世紀四大殺手之一」、「殺的人比希特勒還多」。武之璋認為,必須義無反顧破除這種史觀迷障。

紀欣:為「全中國共度台灣光復節而驕傲

《觀察》雜誌發行人紀欣教授以「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為題發表演說,從歷史宏觀視角分析抗戰勝利與光復對台灣政治、文化及族群認同的影響,並探討這段歷史對當代社會與國家發展的啟示。

紀欣說,今年我們終於「光復了」台灣光復節,在過去25年台灣光復節沒放假的時候,每年1025日她都會去台北中山堂參加紀念儀式,每次都會遇見年輕人不解地問:「你們在幹嘛呀?」今年1024日,大陸宣布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台灣也恢復光復節,這讓她感到非常驕傲,未來不只台灣,全中國都一起度過台灣光復節,她並表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雷倩:孫中山思想開創宛如穿越者

中華民國婦聯會主委雷倩的演說題目則是「國父百年基業」,從孫中山理念出發,探討三民主義在現代台灣社會的價值傳承與實踐,並強調教育、文化及青年責任的重要性。

雷倩表示,她閱讀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常常覺得孫中山根本是從21世紀穿越回到19世紀的現代人。當時的視角是從北京看天下,鐵路是從北往南輻射;但是孫中山的建國藍圖中,鐵路是東西向輻射,甚至出天山進中亞,思想非常奔放而開創。

雷倩說過去的世界是北方國家下單南方廉價製造的體系;但在1840年鴉片戰爭將近200年之後,中國重新掌握了科技藍圖金融秩序文化詮釋,拿到了基於實力的話語權;人們發現世界不只由歐美的「北方國家」制肘,而開始有新的亞洲選項,它的終極目標是西方思維中缺乏的「天下為公」,這又回到孫中山的「中國夢」。雷倩認為,國民黨仍舊一定要承擔「中國夢」的責任因為當年正是父兄懷抱著這樣的信念渡海來台

中華眷村文化發展總會表示,論壇選在蔣公逝世50周年、抗戰勝利暨台灣光復80周年、國父孫中山逝世100周年等3個重要紀念日交會之時舉行,除了向所有革命先輩致敬,也希望提醒大家在全球局勢快速變動的今日,仍應從歷史中汲取面對困境的勇氣與智慧。尤其盼望年輕的世代,能在多元文化衝激中,産生更深刻的歷史認同與文化自信。未來「回顧1949:遷台外省族群對台灣的犧牲與貢獻」論壇系列活動仍會廣續推動,讓歷史的真相與精神得以代代傳承。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