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川習會    光復節    賴清德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等各界人士25日出席在台北市中山堂廣場舉行的台灣光復80週年慶祝大會。圖/中央社
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等各界人士25日出席在台北市中山堂廣場舉行的台灣光復80週年慶祝大會。圖/中央社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在30日「川習會」前夕,美國主流媒體與智庫發表專文警告操作台灣法律問題的敏感性與嚴重性,其中甚至呼籲美國要小心台灣「魯莽的領導人」,華府反中挺台鷹派逐漸式微,「類棄台論」、對台支持「克制論」抬頭,但賴清德總統仍熱衷操作涉及台灣法律地位問題的終戰論、台灣地位未定論、新兩國論,若不能及時導正,玩火者終將自焚,陪葬的將是台灣的安全與福祉。

白宮23日宣布,川普總統將於30日在韓國與中共領導人習近平會面,舉行他第二任內的首度美中峰會,由於川普主動表示,川習會將討論台灣議題,川普「交易式」外交是否會以犧牲台灣利益交換美中協議,不但連動台海和平穩定,甚至衝擊全球地緣政治發展。而美國智庫與媒體最近頻頻對台灣情勢發出警訊,疑賴論甚囂塵上,整體形勢難以令人感到樂觀。

川習會    美媒頻傳警訊

美國權威《外交事務》期刊發表「台灣是非賣品」(Taiwan is not for sale)專文,認為川普不應該接受中共在台灣問題的要求,如從不支持台獨轉變為反對台獨,不支持台灣國際參與,或減少對台軍售等,但兩位立場一向挺台的作者,前國安會主管台灣事務官員朴權與外交關係協會學人塞克斯指出,降低台海緊張關係,又不出賣台灣的方法之一,就是美中停止對「台灣法律地位問題」的口水戰,不要打破過去數十年來的潛規則。

華府智庫「防衛優先作為」(Defense Priorities)亞洲部門主任高德斯坦在《時代雜誌》發表專文警告,台灣是當今全球最危險的衝突熱點,美國必須警惕賴清德的魯莽行徑。他指出,前總統蔡英文低調、避免過度強調台灣主權,而賴清德的政策與公開演說明確傾向台灣正式獨立,北京視之為挑釁,華府應審慎處理台灣問題,必要時對他提出警示。

美國《蘭德公司》公布的「穩定美中對抗」研究報告則建議,美國應採取不支持台灣獨立、不尋求兩岸永久分離、不反對和平統一。台灣則應避免迫使北京出手的挑釁;釋放政治保證,讓北京更有耐心處理台灣問題等。

這些主流刊物與學者發表的言論反映出美國對台灣的立場與政策已出現蛻變,「台灣很重要,但非美國關鍵利益」,對台支持「克制派」逐漸成為主流思潮。當美中兩大強權都對台灣主權問題採取節制、休兵路線,處於美中台三邊關係最弱一環的台灣卻逆勢運作,大肆在台灣主權問題做文章,難怪賴清德被貼上「魯莽的領導人」標籤。

挑撥主權    魯莽行徑

面對川普2.0帶來的變局,在美台雙邊關係上,川普政府迴避對台灣安全承諾,在經貿領域極限施壓,而賴清德政府只能任憑美方予取予求,副總統蕭美琴甚至表示整個晶片生態系外移美國。而在美中台三邊關係,台灣已經喪失發言權與主動權,各界關切台灣是否成為川習會交易籌碼。

無力因應外部挑戰,賴清德過去3個月卻不斷挑起台灣主權問題爭議,民進黨在726、823兩次大罷免投票全軍覆沒,抗中保台或反共護台雙雙失靈,但賴清德頑固堅持只有終戰,拒絕承認對日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的歷史史實,民進黨秘書長徐國勇更妄言,根本沒有光復節。

民進黨企圖以偷換概念手法歪曲史實,以去中化切斷歷史脈絡,以台灣地位未定論為突破口,掩護台灣獨立的終極目標,結果只是暴露出媚日心態,甘為日本臣民,自我貶抑台灣的國際地位與人格,更導致台海兵凶戰危。

儘管面對龐大的國內與國際壓力,民進黨已失去自我反省的能力,以台灣光復節為例,在蒙塵25年後,今年被改為「臺灣光復暨金門古寧頭大捷紀念日」並恢復放假,但只有民間零星慶祝台灣光復80週年活動,官方仍是全面抵制,卻無法解釋為何要放假,折射出當前台灣分裂、對立,價值扭曲的一面。

錯誤史觀    台灣自陷危機

賴清德在光復節貼文,卻避提「台灣光復節」,而是聚焦於紀念古寧頭戰役勝利,並闡述未來國防「固本精進」的三大方向,其意圖昭然若揭,就是拒絕接受日本投降,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回歸中華民國的史篇,同時凸顯兩岸間的敵意與仇恨。

川習會在即,台灣處於地緣政治風暴核心,賴清德卻選擇了錯誤的歷史道路,使台灣暴露在各種威脅之下,缺乏國家認同共識與正確史觀,連對光復節都存有鴻溝的台灣將無法團結一致,共同因應中美博弈帶來的變局。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