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奎博/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外交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外交學系教授
民進黨政府對於美國的關稅與經貿投資壓力,約莫從半年前開始便諱莫如深,但對於前年開始,南非先迫我駐處更名、後擬再逼駐處遷出首都外之事,卻樂於向外界分享因應之法。兩相對照,頗值玩味。
我國與美國的實體磋商已有五輪,都是由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出馬率隊,除了一些空虛的詞藻,很難知道究竟美國提的過分要求,我方的堅持和讓步為何。行政院在7月稱雙方「在關鍵議題有共識」,但最近除了增購美國農產品和武器系統與訓練這些已經披露的內容外,當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在9月11日說「我們將和臺灣達成重要協議」,我國相關各界仍如陷入五里霧般,許多只能提前自救或先做最壞打算。
10月2日的消息是,鄭麗君透露,面對美國的擴大投資要求,賴政府建議「臺灣模式」,讓國內企業「自主規劃」,搭配政府金融信保,到美國時透過雙方政府對政府的合作,共同開發產業聚落。然而,這裡面是否挾帶(最)先進製程晶片赴美,尚不可知,而且我國對美關稅減讓的領域和程度,迄今仍屬「最高機密」。
至於南非則是早在2023年4月,便正式但無理地要求我國將代表處降格並遷離首都普勒托利亞。當我國拒絕配合,斐官方直接在其官網改掉我代表處的名稱(成為商務辦事處)和地址(在約翰尼斯堡),並威脅「若不配合就關閉代表處」。
8月下旬,我外交部稱斐片面毀棄1997年雙邊法律協議,斐政府應停止散布錯假訊息,回歸理性與現實,與我國展開「對等及尊嚴」的協商。9月23日,民進黨政府預告未來40餘項輸南非的貨品應先獲得政府許可,其中包括晶片,後來又稱斐方主動要求談判,因此撤下公告。
我國媒體最近則指出,我國「貿易戰」或貿易調整能力已具成效,截至目前為止,我國自南非進口的蘋果數量僅約99公噸、總金額約10萬美元;相較於去年同期進口高達近2700公噸、總金額約300萬美元,進口量與金額雙跌。
目前我國在南非約投資總額約20億美元,雙邊貿易在去年約14.85億美元。當前中國大陸在南非投資總額已逾114億美元,南非則連續15年成為中國大陸在非洲最大貿易夥伴,貿易總額近43.5億美元。姑不論前述的新聞宣傳及我國與中共當局的外交實力差距,僅從數字觀之,再考慮成熟製程晶片的採購轉移並不難,還有南非與美國關係交惡,我國沒有太樂觀的本錢。
在美國、南非的兩個案例中,對美國川普政府的談判條件與我方因應之道,我們只能像是等天下雨般地獲知極為有限的訊息,然對南非拉瑪佛沙政府,對方的談判條件與我方因應之道,我們卻清楚得多。
中華民國各界應都希望並支持民進黨政府要以臺灣人民的利益優先。根據案例的複雜度和影響範圍,不宜把對南非的透明度加諸在對美國的透明度,但對美磋商中,若不採取適度、合理的透明,又不願利用民意,民進黨政府的作法確實令人費解。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