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SDV時代:汽車半導體革命與台積電的關鍵角色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軟體定義車輛(SDV, Software-Defined Vehicle)時代將汽車從機械硬件轉型為以軟體與半導體為核心的智慧平台,驅動自動駕駛、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車內娛樂功能。台積電(TSMC)作為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在SDV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以SDV汽車半導體為主軸,探討其技術演進、產業動態、法規挑戰、綠色與數位轉型(GX與DX)趨勢,以及台積電的貢獻,展望未來發展。

車載半導體的多樣性與技術需求

車載半導體分為數位半導體、功率半導體、類比半導體及先端半導體。數位半導體驅動電子控制單元(ECU),功率半導體控制電動車(EV)馬達,類比半導體處理感測器與通訊,先端半導體則支撐自動駕駛與ADAS,需高效能運算能力。自動駕駛技術分為基於AI與攝影機的系統及LiDAR與3D地圖的系統,前者需圖像識別晶片,後者要求高並行處理與資料融合能力,推高技術門檻。

SDV的進展伴隨綠色轉型(GX)與數位轉型(DX)。GX推動電動車普及與資源循環,促使功率半導體需求成長;DX則透過自動駕駛與SDV化,實現車輛與交通生態系的融合。日本政府在其「行動數位轉型策略」中設定目標,期望日系車廠在全球SDV市場占三成份額,凸顯半導體在數位化中的關鍵角色。

台積電憑藉3奈米、5奈米等先進製程,為車廠提供高效能、低功耗的先端半導體。例如,其為特斯拉(Tesla)代工AI晶片,支援自動駕駛功能,並透過車用半導體平台確保符合AEC-Q100等車規標準,滿足SDV對運算能力與能效的需求。

台積電在SDV供應鏈的角色

台積電在SDV半導體供應鏈中具有核心地位。汽車製造商如日產、豐田透過自研或聯合設計晶片,委託台積電代工,以降低成本並實現差異化。其先進封裝技術(如CoWoS、InFO)提升晶片整合度,滿足自動駕駛對高效能運算的需求。台積電並擴建車用半導體產能,如在日本熊本建廠,強化供應鏈穩定性,應對地緣政治風險。

台積電亦積極參與車用半導體生態系,與安謀控股(ARM, Arm Holdings)等設計公司及車廠合作,開發車規IP與晶片架構。2024年財報顯示,車用半導體收入占台積電總營收約8%,預計隨SDV普及持續成長。台積電的可靠供應與技術優勢,為SDV產業提供穩定支撐,特別在實現數位轉型目標的數據利用與自動駕駛設計中。

雲端技術與SDV半導體的協同

SDV仰賴雲端處理海量資料,如感測器數據、駕駛行為及服務資訊,需高擴充性與高效能運算的雲端原生架構(包含容器化、微服務、事件驅動型)。台積電的晶片為雲端伺服器提供高效能運算核心,支援SDV資料分析。例如,其7奈米製程晶片廣泛應用於雲端AI加速器,強化數據處理能力,助力數位轉型中的數據利用。

雲端基礎設施採用「故障設計」(Design for Failure)與混亂工程(Chaos Engineering),確保高可靠性;觀測性(Observability)技術則實現即時監控與異常檢測。台積電的晶片在這些系統中提供穩定運算,支援SDV高可用性,實現綠色轉型與數位轉型的融合,如電動車電池管理與智慧交通服務。

法規挑戰與供應鏈管理

SDV軟體複雜性增加,法規挑戰隨之而來。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ECE)的WP29法規(UNR-155網路安全、UNR-156軟體更新)要求確保軟體安全,但缺乏具體指引,企業需與供應商協作應對。法規的「複雜化」(各國差異、資料保護法)、「高度化」(長期更新責任)、「高速化」(快速技術迭代)趨勢,考驗合規能力。

台積電透過車規認證流程,確保晶片符合法規,並支援軟體物料清單(SBOM)等供應鏈透明性管理。其與車廠的合作,協助應對法規變動,降低軟體缺陷風險,確保安全。SDV的軟體更新(OTA, Over-The-Air)依賴台積電的高效能晶片,實現功能升級與用戶體驗優化,符合數位轉型的商業模式再發明(Business Model Reinvention)。

SDV等級與半導體的演進

SDV發展分為0至5級。等級0(機械控制)以機械為主,半導體角色有限;等級1(電氣控制)引入多個ECU;等級2(軟體控制)增加車載網路與ECU數量;等級3(部分軟體定義)整合功能至系統晶片(SoC),採用車用OS與API標準化;等級4(完全軟體定義)實現硬體與軟體分離,支援高速通信與OTA更新;等級5(軟體定義生態系)將AI控制外移,實現車內外連動與服務化。目前,多數車廠處於等級2至3,部分新興車廠達等級4。

台積電的先端半導體(如SoC)支撐等級3以上SDV的實現,特別在車用OS與高速通信需求中。其晶片支援硬體與軟體分離,促進功能擴展與商業模式創新,如訂閱服務與共享應用,推動數位轉型的價值最大化。

產業動態與日本的挑戰

日本半導體產業1980年代占全球近半市場,1990年代因日美半導體協定與分工落後,市佔率下滑。目前在製造設備與材料具優勢,但在先端半導體仰賴台積電等海外供應商。日本正推動本土晶圓代工廠,專注AI晶片與多品種生產,並成立先端SoC研究組織。未來,隨著半導體商品化,價格競爭加劇,日本車廠需參與開源研發並吸引投資。

台積電的日本熊本廠為日系車廠提供在地化供應,降低地緣政治風險,支援綠色轉型的脫碳供應鏈與數位轉型的數據驅動創新。相較於中國大陸及美國,台積電的全球布局為日本SDV產業提供穩定支撐,助力實現三成市場份額目標。

未來展望與挑戰

SDV半導體將朝高整合度與專業化發展。短期內,車廠深化垂直整合,委託台積電代工;中期內,AI晶片與專用半導體加速開發;長期看,商品化引發價格戰。台積電憑先進製程與供應鏈優勢將持續領先,但需應對地緣政治與產能壓力。綠色轉型與數位轉型的融合要求企業平衡脫碳與數位化,法規合規與軟體安全則需超前部署。

SDV時代以半導體與軟體為核心,台積電憑藉先進製程、車規認證與全球布局,成為SDV供應鏈的支柱。其晶片支撐自動駕駛、雲端運算與軟體更新,推動綠色轉型與數位轉型的融合。面對技術、法規與供應鏈挑戰,台積電與車廠的協作將驅動中國大陸及全球市場的SDV革新,實現智慧移動的未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