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遇刺未遂事件到13日屆滿一周年,儘管外界多認為他本性未變,但其親信與盟友指出,這場生死交關的經歷已在他身上留下深刻痕跡,讓他變得更警覺、更感恩,也更加堅定地相信自己是因神的安排才得以倖存,並肩負著「拯救美國」的使命。從白宮擺設到公開言談,川普以各種方式重申這段經歷的意義。
美聯社報導,川普本月稍早在愛荷華州博覽會場(Iowa State Fairgrounds)的舞台上發表演說,啟動美國建國250周年慶祝活動時,聽到現場遠處傳來疑似煙火聲。川普站在厚重防彈玻璃後面說道:「我剛剛聽到的是我以為的那種聲音嗎?」他打趣地說:「別擔心,應該只是煙火聲。我希望是啦。聽起來像是遺言的開場白。」引來現場笑聲與歡呼。並接著說:「你總得保持正面思考。我也不喜歡那聲音。」
這番話出現在他在賓州巴特勒(Butler)遇刺未遂將滿一周年前夕,提醒人們那場震撼全美的事件迄今仍餘波猶在:當時一名槍手在川普的造勢活動開槍,子彈擦傷川普耳朵,並造成一名現場支持者死亡,另兩人重傷,槍手當場被聯邦探員擊斃。
這起攻擊徹底改變2024年大選格局,開啟緊湊動盪的十日:川普帶傷現身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當時的總統拜登(Joe Biden)宣布不尋求連任,副總統賀錦麗(Kamala Harris)接棒成為民主黨候選人。
一年過去,儘管距離當時僅數毫米就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結局,親近川普的友人與幕僚認為,他仍是那個熟悉的川普。但他們也指出,除了在舞台上顯得更加警覺之外,這場與死神擦身而過的經歷,確實在某些方面讓川普有所改變:他變得更專注、更心懷感激,且公開表示自己是被上帝拯救,得以拯救國家並完成第二任期,這使他更堅定地要推動自己雄心勃勃的施政目標。
南卡羅來納州聯邦參議員葛蘭姆(Lindsey Graham)是川普長年友人與盟友,他回憶當晚在川普從醫院接受治療後前往紐澤西與他會面。他說:「我認為這件事始終在他心裡。」
葛蘭姆舉例說:「他還是個不拘小節、敢言敢行的人…..他沒有變成一位禪宗佛教徒。但我可以說,他現在比較懂得感恩,也更關心朋友。」川普這周才傳訊祝他生日快樂。
他補充說:「他能活著,簡直是個奇蹟。他確實相信自己是獲得第二次生命的男人。」
許多經歷過創傷的人會試圖將那段記憶封存,但川普反而製成紀念品,不斷重現那場現代政治史上最陰暗的一頁。他在白宮與名下高爾夫球俱樂部中擺放各式藝術作品,描繪的是他在遭槍擊後站起來、振臂高呼「戰鬥、戰鬥、戰鬥!」的那一幕。
其中一幅畫作目前被懸掛在白宮國宴樓層通往總統官邸的樓梯口顯眼處。今年稍早,他還在橢圓形辦公室桌邊擺上一尊銅雕,呈現相同場景。
川普曾在共和黨全代會上表示不再多談此事,但他仍經常分享這段經歷,並稱自己在關鍵時刻轉頭閃過子彈的瞬間,剛好是他向支持者展示「史上最愛的一張圖表」:南方邊境移民非法入境數據圖,他相信這張圖救他一命。
在上個月於白宮簡報室的記者會上,川普坦承,他至今仍受到槍擊事件的身體影響。他邊比著耳朵邊說:「我的耳朵偶爾還是會有那種悶痛感。但你知道的,沒關係。這是一份危險的工作。我所從事的是一份危險的工作。」
川普13日將以觀眾身分出席在紐澤西州伊斯特拉瑟福(East Rutherford)舉行的國際足總俱樂部世界杯(FIFA Club World Cup)決賽,紀念這段遇刺經歷滿一周年。
川普的白宮幕僚長威爾斯(Susie Wiles)曾在競選期間陪同他出席遭槍擊的造勢活動。她上週在播客節目《Pod Force One》中表示,川普堅信自己能倖存,是出於某種神的安排,而他如今也願意公開談論這份信念。她舉例指出,當天川普之所以轉頭閃過子彈,是因為他臨時要求播放一張原本排在最後、位於螢幕另一側的圖表,使他抬頭轉向,避開了彈道。她相信這並非偶然,而是「上帝想讓他活下來」。
威爾斯認為,這次事件也改變了川普講話的語氣,使他對「上帝保佑美國」這類例行性措辭有了更深的個人感受。她指出,川普在那天展現出的鬥志,儘管是在一場驚險且帶有悲劇性的事件中,卻讓許多美國人看見了他的性格,這對他在選民心中的形象是一種加分。
川普11日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說:「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這份工作做好,因為我確實撿回一命。我心懷感激,也相信——也希望——我能倖存下來,是為了拯救這個國家。」
川普的長年友人兼非正式顧問史東(Roger Stone)指出,川普過去也曾多次與死神擦肩,包括1989年臨時決定不搭乘的一架直升機,事後該機墜毀;以及在巴特勒事件兩個月後,特勤局發現有男子隔著圍欄持槍瞄準正在打高爾夫的他。史東表示,自刺殺未遂事件後,他發現川普變得更為沉靜與堅定,並曾明確表示相信自己是被上帝留下來,要讓美國重返偉大,如今也深信受到主的庇護。
信仰與自由聯盟主席瑞德(Ralph Reed)也認為此事在川普身上留下改變。他說,川普當時能活下來極為幸運,許多人相信,那是天意使然,為的是讓他完成某種更高的使命,甚至堅信他將因此而勝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