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7月,英國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編按另譯施凱爾)正面臨執政生涯的嚴峻考驗。一年多前,他以工黨壓倒性勝利入主唐寧街10號,承諾推動中間偏左的改革,聚焦醫療、移民與經濟成長。然而,據Gzero Media資深記者紮克·魏斯(Zac Weisz)於7月9日的報導,斯塔默的支持率已跌至谷底,工黨民調僅24%,個人淨支持率低至-40%。這種「自由落體」不僅反映斯塔默個人執政的困境,更對全球中間派政治敲響警鐘。在經濟壓力、社會分裂與民粹主義崛起的背景下,斯塔默的掙扎顯示中間派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政治環境中失去立足點。本文將揭示斯塔默的危機如何成為中間派政治的縮影,並提出未來可能的出路。
執政初期的挫敗
斯塔默於2024年7月帶領工黨贏得174席的多數優勢,承諾改善醫療服務、降低非法移民並促進經濟成長。然而,一年後,這些承諾大多未兌現。根據Early Studies的民調數據,截至2025年7月9日,民眾對生活成本的關注高達15.9%,遠超其他議題,但議會對此僅投入1.1%的討論時間,顯示政府與民眾需求的嚴重脫節。斯塔默承諾的經濟成長未見顯著成果,英國經濟持續低迷,通膨壓力未減,民眾對生活成本的焦慮有增無減。
此外,斯塔默在移民問題上的表現令人失望。他承諾遏制從歐洲大陸非法入境的移民船隻,但數據顯示此類事件不減反增。根據報導,非法移民船隻數量在2025年持續上升,挫敗了斯塔默的執政承諾。同時,國民保健署(NHS)的長時間排隊問題未見改善,民眾對醫療服務的滿意度持續下降。這些失敗使得斯塔默的執政形象大打折扣,民調顯示其支持率在一年內從高點急劇下滑。
斯塔默的執政挑戰並非全然自找。英國長期經濟疲軟、脫歐後的貿易困境,以及全球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為任何領導人都構成挑戰。然而,斯塔默未能有效應對這些問題,導致民眾對其領導能力的信心快速流失。
內部管理與溝通失誤
斯塔默的執政危機不僅來自外部挑戰,其內部管理問題同樣嚴重。作為前檢察官,斯塔默被批評缺乏政治家的全局視野。根據前首相特蕾莎・梅(Theresa May)的幕僚長巴威爾(Gavin Barwell)的說法,斯塔默「像律師一樣按部就班處理問題」,缺乏統領全局的敘事能力。這種「逐案處理」的風格導致政府缺乏明確的長期目標,無法凝聚民眾支持。
內部溝通不足進一步加劇了問題。據智庫Demos的研究員喬恩・納什(Jon Nash)透露,多位工黨議員表示從未與斯塔默直接對話,顯示黨內組織與協調的嚴重缺失。2025年7月1日,斯塔默推動的福利改革法案因黨內反對而受挫,削減殞疾福利的提議被大幅修改,財政大臣瑞秋・李維斯(Rachel Reeves)甚至在議會中潸然淚下。這一事件不僅暴露了斯塔默對黨內團結的控制力不足,也凸顯其政策優先次序與民眾期待的脫節。
民調數據進一步證實這一點。Early Studies的調查顯示,生活成本是民眾最關心的議題(15.9%),但議會僅投入1.1%的時間討論,遠低於犯罪(12.9%)與教育(7.0%)等議題。這種優先次序的錯位使得斯塔默難以贏得民眾信任,也為民粹主義勢力的崛起提供了空間。
中間派政治的結構性困境
斯塔默的危機不僅是個人執政的失敗,更反映了中間派政治在全球範圍內面臨的結構性挑戰。根據托尼・布萊爾全球變革研究所(Tony Blair Institute for Global Change)的調查,西方民主國家的民眾普遍感受到「系統性衰退」的危機,對傳統中間派政黨的信任大幅下降。斯塔默的工黨試圖以溫和、務實的政策應對複雜的社會問題,但這種方法在當前快速變化的政治環境中顯得力不從心。
中間派政治的困境在於其過於謹慎的工作方式。斯塔默試圖透過漸進式改革解決經濟與社會問題,但民眾對緩慢的改變失去耐心。民調顯示,奈傑爾・法拉奇(Nigel Farage)領導的改革英國黨(Reform UK)支持率已達26%,超越工黨與保守黨,成為當前最受歡迎的政黨。法拉奇以簡單、激進的口號吸引選民,承諾打破現有體制,這與斯塔默的謹慎策略形成鮮明對比。
此外,中間派難以應對全球化與民粹主義的雙重壓力。斯塔默在美國與印度大陸的貿易協定上取得一定成功,例如與美國的汽車與飛機引擎關稅減免協議,以及與印度的雙邊貿易協定,預計到2040年將為英國經濟增加255億英鎊。然而,這些成就被國內問題的失敗所掩蓋,民眾更關心生活成本與醫療等切身議題,而非長期的貿易紅利。
民粹主義的崛起與中間派的應對
改革英國黨的崛起是斯塔默危機的直接後果,也反映了中間派政治的脆弱性。法拉奇以反移民與反建制的立場吸引大量不滿現狀的選民,尤其是在脫歐後對經濟與移民問題的不滿持續發酵。民調顯示,改革英國黨在地方選舉中表現強勁,顯示其對傳統兩黨制的挑戰日益增強。斯塔默試圖以穩健的政策回應,但其方法顯得過於緩慢,未能有效反擊民粹主義的簡單訴求。
中間派政黨需要重新思考如何與選民溝通。托尼・布萊爾全球變革研究所的執行主任萊恩・韋恩(Ryan Wain)指出,中間派必須找到方法「扭轉衰退感」,以恢復民眾對體制的信心。斯塔默的經驗顯示,僅靠技術性政策或短期修補不足以應對民眾的深層不滿。中間派需要更具啟發性的願景,結合短期救濟與長期改革,才能重新贏得選民支持。
此外,斯塔默的案例也提醒中間派政黨必須加強內部團結與溝通。工黨內部的叛亂與組織混亂削弱了斯塔默的領導力,顯示中間派在面對內外挑戰時需要更強的凝聚力。未來的成功取決於能否平衡選民的即時需求與長遠的結構性改革。
斯塔默的執政危機不僅是個人領導力的失敗,更是中間派政治在當前時代困境的縮影。經濟壓力、移民問題與醫療挑戰暴露了斯塔默政府在政策執行與溝通上的不足,而民粹主義的崛起則進一步凸顯中間派政黨的脆弱性。斯塔默的「自由落體」提醒全球中間派,必須以更具遠見的策略與更有效的溝通回應民眾的焦慮。未來的挑戰在於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政治環境中重建信任,否則,中間派可能將繼續被邊緣化,為民粹主義讓路。斯塔默的經驗是一個警鐘,呼籲中間派重新定義其角色,以適應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