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廠本月17日正式除役,台灣由此步入非核家園。然而19日接連在台東和高雄發生停電事件,引發外界對台灣備轉容量是否能滿足發電需求的質疑。立法院本月20日在藍白聯手下,強勢通過「核三廠繼續運轉」公投案,依據《公民投票法》規定,投票將在今年8月23日舉行。
核三廠二號機17日下午1時開始降載,晚間10時完成發電機解聯,18日午夜12時正式停機,標誌台灣進入「非核家園」新時代。同時,立院日前也通過了《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的修正案,將機組運轉期限延長20年,為重新啟動核電廠開啟了大門。
本月20日民眾黨團提出修正動議,修改原提案主文「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通過整體安全評估後,恢復繼續運轉?」改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藍白陣營利用人數優勢,表決通過此案。
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受訪時指出,根據《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內容,核安全委員會必須制定相關子法並完善程序,才能討論是否及如何重啟核電廠,並進入安全檢查程序。卓榮泰坦言,這一過程所需的時間難以預測,因還涉及裝置及能力更新問題,「目前一切都還未定」。
以核養綠公投通過 政院:「2025非核家園」目標不變
過去台灣曾於2018年舉辦「以核養綠」公投,也曾在2021年舉行「核四商轉公投」,「以核養綠」公投順利通過,但「核四商轉公投」因投票率過低及「不同意票多於同意票」,最終未能通過。
第16號「以核養綠」公投案2018年11月24日舉行投票,內容為「您是否同意: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根據中選會的開票結果,該案以589萬5560票同意,401萬4215票不同意,最終順利通過。
雖然「以核養綠」公投順利通過,但行政院當時回應,核一、二、三廠已錯過申請延役時限,因此無法延長運作。即便核四重啟,至2025年才能商轉,屆時電力將足夠,無需再依賴核能。
「以核養綠」團隊在2018年11月24日深夜發表感言,除感謝支持者外,公投的主要發起人黃士修說,團隊將要求政府討論三座核電廠延役問題及核四的重啟。黃士修強調,「如果政府不給人民一個滿意答案,我們將啟動以核養綠公投二部曲,並重啟核四與2020年總統大選繫結」。
「以核養綠」團隊還提到,將推動核廢料遷出蘭嶼公投,這項公投將由雅美達悟族人主導,核能流言終結者也將提供堅實支持,旨在真正解決蘭嶼核廢料的問題,並幫助雅美達悟族人奪回話語權,對抗反核團體的影響。
不過,時任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谷辣斯.尤達卡)在隔日表示,公投第16案主文是要求廢除《電業法》第95條第1項,依公投法規定,從公告日第3日起,該法律條文即失去效力,但因核四若重啟,也要到2025年才能商轉,那時時電力將足夠,無需再依賴核能。
同日,時任經濟部能源局副局長李君禮說,以時程來看,核一二要延役也來不及,核三雖在時間內,但要看電力需不要需要。政府計畫2025年再生能源供電占2成,國內電力備用容量可到15%法定目標,既然不缺電,也沒延役的需求。
2021年四大公投全未通過
被稱四大公投的「重啟核四」、「禁止萊豬進口」、「公投綁大選」、「三接遷離大潭藻礁」於2021年12月18日投票,雖然藍綠皆大力動員,以「四個同意」對決「四個不同意」,但因投票過低,最終皆未成案。
「重啟核四」公投內容是「您是否同意核四啟封商轉發電?」此案的投票率為41.09%,同意票380萬4,755票(19.19%),不同意票426萬2,451票(21.50%),結果未過。
值得一提的是,核四所在地新北市貢寮區1994年曾自辦核四公投,當時不同意比例高達96%,而此次貢寮區投票率約3成9,不同意票比例達7成6。
領銜提案的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當晚發表聲明,表達對此次公投未過的遺憾。他說,「重啟核四公投未能通過,將會帶來一系列影響,包括中央政府將無法有效處理核廢料。新北市長侯友宜對公投案的消極態度,使得核廢料長期留在新北市的情況成為現實;核四工的問題也無法釐清。中南部每年需要多燃燒730萬噸煤,將加劇空氣汙染;而台灣正面臨嚴重的缺電問題,因此應考慮延役核二、核三,或在核四廠區新建小型模組化反應爐。」
黃士修還說,雖然兩年後可再次發起重啟核四公投,但民間對啟動第三次公投意願已不高。他強調,朝野必須最終決定核四啟用或報廢,「我們堅信,科學最終將會獲勝」。
核三廠續運轉公投 8月23日舉行
回歸即將在8月23日舉行的「核三廠繼續運轉」公投,民眾黨立院黨團強調,公投提案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無安全疑慮後,繼續運轉?」就算今三讀通過,也要經過公投,且就算公投通過,也要經過安全確認;一切障礙都排除後,若政府還是不願重啟核電,那就是民進黨對不起台灣人民。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說,「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及2025年《核管法》修正案獲得認可,充分展示了台灣民主社會透過公投和民意代表修法的機制,已明確反應出民眾的共同立場:對「非核家園」政策的厭倦和否定。
童子賢分析民意轉向說,這主要源於民眾對日益上漲的電價、嚴重空汙、高比例能源碳排放,及推動綠能過程中所引發的爭議和地方派系的憂慮。此外,天然氣發電的能源安全脆弱性,及綠能開發對珍貴土地的佔用等問題,均讓民眾產生了普遍的擔憂。
隨著核三二號機除役,台灣正式邁入非核家園,但民眾黨立委陳昭姿說,能源轉型未完全到位,備轉容量依然緊張,再生能源也面臨著許多挑戰,因此需要重新檢討核三延役的可行性。「這項公投並不主張立刻重啟核三,而是讓人民來決定是否延長核電的使用」。
相對而言,民進黨立委對此議題多謹小慎微。一方面「非核家園」畢竟是民進黨執行的「神主牌」之一,不管對「以核養綠」或「重啟公投」一向站反對立場。但坦白說,台灣綠能嚴重趕不及進度,非核後九成以上的燃煤發電,民進黨不是都無法對民眾及台灣經濟未來的發展交待嗎?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批評民眾黨立委「提案人為何不敢清楚說明,似是在害怕什麼?」吳思瑤責民眾黨行為「敢做不敢當」,但外界不盡要問執政的民進黨,究竟提出了什麼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