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禁中國公民與企業購買美國農地 陸外交部:典型歧視

美國農業部部長羅林斯(中)宣布,川普政府將通過行政命令並與各州合作,禁止與中國及其他「敵對國家」相關的買家在全美購買農地。圖/取自福斯新聞《YouTube》官方頻道
美國農業部部長羅林斯(中)宣布,川普政府將通過行政命令並與各州合作,禁止與中國及其他「敵對國家」相關的買家在全美購買農地。圖/取自福斯新聞《YouTube》官方頻道

當地時間周二(8日),美國農業部(USDA)部長羅林斯(Brooke Rollins)宣布,川普政府將通過行政命令並與各州合作,禁止與中國及其他「敵對國家」相關的買家在全美購買農地,理由是保護國家安全與糧食安全。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羅林斯在與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及國土安全部長諾姆(Kristi L. Noem)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美國農業部將與州立法機構合作,迅速推動禁止外國敵對勢力購買農地的法律,特別是針對靠近美國軍事基地的土地。羅林斯強調:「我們今天宣布的措施是要奪回美國農地的主導權。美國農業不僅關乎養活家庭,更關乎保護國家,對抗試圖購買我們農地、竊取研究成果並製造危險漏洞的外國敵對勢力」。

這個政策主要針對中國,但也適用於俄羅斯、伊朗等被視為敵對的國家。羅林斯透露,政府正在考慮「所有可用選項」,包括收回現有中國投資者持有的農地,並預計白宮將「很快」發布相關行政命令。此外,農業部已從其合同與研究合作中移除70名個人及550個與「問題國家」相關的實體,並計劃將違規罰款提高至農地價值的25%。

根據美國農業部數據,中國投資者目前擁有約26.5萬英畝美國農地,僅占全美農地的0.0003%,且自2021年以來下降約31%。其中大部分由史密斯菲爾德食品公司(Smithfield Foods)持有,該公司於2013年被香港萬洲國際(WH Group)收購。史密斯菲爾德周二表示,其農地持有量已減至約8.5萬英畝,去年出售超過4萬英畝,並強調公司通過了2013年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國家安全審查,並不代表中國政府進行商業活動。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周三(9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對美國的新政策表示強烈反對,稱此舉是「對中國企業的無端歧視和打壓」,「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限制中國投資者購買農地,缺乏事實依據,是典型的經濟脅迫行為。中方敦促美方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立即取消相關限制措施,為兩國企業提供公平競爭環境」。

毛寧強調,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均遵守當地法律,並為美國經濟創造就業與價值,美國的限制措施「損人不利己」,「剝奪特定國家機構與公民購買土地與房產的權利,是典型的歧視做法」,將進一步損害雙邊經貿關係。

美國對中國持有農地的審查近年來不斷升級。2023年10月,阿肯色州率先要求中國擁有的種子公司先正達(Syngenta)出售160英畝農地,並因未披露所有權被罰款28萬美元(約台幣816.7萬元元)。州長桑德斯(Sarah Huckabee Sanders)在記者會上表示:「阿肯色州是全美第一個將中國企業驅逐出農地的州,我們為此感到驕傲」。

2022年,北達科他州一宗涉及中國福豐集團(Fufeng Group)的農地交易引發爭議,該公司計劃在距離大福克斯空軍基地(Grand Forks Air Force Base)12英里的地點建設玉米加工廠,後因國家安全問題被當地政府否決。此案暴露了CFIUS監管漏洞,促使聯邦與州政府加強對外國投資的審查。

此外,美國國會近期動作頻頻。眾議院通過的《農業風險審查法案》(Agricultural Risk Review Act)要求農業部報告與敵對國家相關的農地收購;《農地法案》(Farmland Act)則提議對外國實體的大宗農地交易進行聯邦審查,並建立外國持有農地的公開數據庫。佛羅里達州與蒙大拿州已於2023年立法,禁止中國公民或敵對國家在關鍵基礎設施與軍事基地附近購地。

報導指出,川普政府的禁令反映了對中國影響力的長期擔憂,特別是農地靠近軍事基地可能帶來的間諜風險。儘管無證據顯示中國企業利用農地進行監控,但近期兩名中國科學家因涉嫌走私危險真菌被起訴,強化了政府的警惕。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分析,禁令可能影響美國農業部門,因其依賴外來勞工,而川普的「大規模驅逐移民」政策可能加劇勞動力短缺。羅林斯回應稱,美國有「3400萬健壯成年人」可填補勞動空缺,否認會影響農業運作。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則認為,美國的新政策是對中國經濟戰的一部分,可能進一步加劇中美緊張關係。報導指出,中國持有的農地僅占外國持有農地的0.5%,遠低於加拿大的近三分之一,質疑美國是否誇大了安全威脅。大陸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美國的禁令可能促使中國企業轉向其他國家投資農地,如南美或非洲,同時可能引發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報復性措施。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