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正面臨近年來最嚴重的百日咳疫情。根據日本國立健康危機管理研究機構(JIHS)統計,截至上月(6月)29日的一周,日本全國醫療機構通報新增3353例百日咳病例,較前周3211例再增加142例,連續2周刷新2018年採用現行統計方式以來的新高紀錄。
截至6月底,2025年累計病例已達39672例,年度病例數恐達8萬人規模,遠超2024年全年總數4054例。
綜合《日本放送協會》(NHK)與《FNNプライムオンライン》報導,百日咳由博德氏桿菌(Bordetella pertussis,即百日咳桿菌)引起,通過飛沫傳播,初期症狀類似感冒,但可能發展為劇烈咳嗽,持續數周甚至長達2至3個月,尤其對6個月以下嬰兒構成嚴重威脅,可能引發肺炎、腦病甚至死亡。
今年截至6月底,日本至少4個地區通報4名1至4個月大的嬰兒因百日咳死亡,其中部分病例涉及抗藥性菌株,顯示常用的巨環內酯類抗生素(Macrolide antibiotics)對這些菌株無效,增加治療難度。東京兒童醫療中心主任堀越裕歩(Yuho Horikoshi)指出,未接種疫苗的嬰兒病情進展迅速,極易引發嚴重併發症。
目前疫情主要集中在10至19歲青少年,占2025年前21周累計病例的58.7%,顯示疫苗免疫力隨時間減弱。地區分佈上,東京(234例)、埼玉(229例)、神奈川(163例)、茨城(154例)及新潟(140例)病例數最多,而新潟(每10萬人70.2例)及宮崎(81.1例)的發病率最高。日本小兒科學會呼籲,嬰兒應在出生2個月起接種4劑「DPT-IPV-Hib五合一疫苗」,並建議11至12歲兒童自費追加三價疫苗(約5500日元、台幣1100元),以保護家中幼兒。厚生勞動省則敦促民眾接種疫苗、佩戴口罩並保持咳嗽禮儀。
專家分析,疫情激增有兩大原因:首先,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防控措施降低百日咳感染率,導致群體免疫下降;其次,抗藥性菌株的出現加劇傳播。新潟大學教授齋藤昭彥(Akihiko Saito)警告,抗藥性菌株使治療更具挑戰,需及早使用針對耐藥菌的藥物,尤其對高風險嬰兒。日本當局正加強監測,並呼籲孕婦及青少年接種加強針,以降低嬰兒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