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名智庫蘭德公司(RAND)上周二(14日)發布《穩定美中競爭關係》(Stabilizing the U.S.-China Rivalry)報告,針對雙方日益加劇的地緣政治競爭,提出在台灣、南海及科技競爭等三大關鍵領域尋求有限穩定機制的建議。
報告強調,儘管美中競爭激烈,雙方仍需避免衝突升級為軍事對抗、經濟戰或政治動盪,並為氣候變遷、人工智慧等全球性議題保留合作空間,以維護全球穩定。
New report recommends broad-based initiatives that can help moderate the intensity of the U.S.-China rivalry: https://t.co/Nu1y26IOsx
— RAND (@RANDCorporation) October 20, 2025
報告由蘭德公司政治學家馬扎爾(Michael Mazarr)、克里根(Amanda Kerrigan)及萊南(Benjamin Lenain)共同撰寫,提出穩定美中競爭的六項綜合性建議:
1. 明確目標與立場:美國應明確拒絕追求「絕對勝利」,承認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接受雙方需尋求某種程度的共存模式。
2. 重建溝通管道:恢復高層官員間可信的溝通渠道,確保雙方能有效對話。
3. 強化危機管理:完善危機管理機制、聯繫管道及協議,降低衝突風險。
4. 限制網路競爭:通過公開協定與私下諒解,規範美中在網路空間的競爭行為。
5. 接受核嚇阻共識:雙方應公開承認戰略核嚇阻的現實,放棄威脅對方核能力的技術或策略。
6. 推動有限合作:在共同利益或人道主義議題上,尋求適度合作項目。
在台灣議題上,報告建議美國在履行對台承諾的同時,運用其影響力敦促台灣保持克制,避免採取可能激怒中國、破壞兩岸穩定的行動。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的軍事活動與強硬言論固然加劇兩岸緊張,但台灣領導人的某些言論,如賴清德總統的公開表態,也引發北京強硬回應。為此,美國應維持「戰略模糊」政策,遵守對台法律承諾,同時限制台灣採取可能引發中國更強硬反應的舉措,最大程度激勵北京以漸進方式處理統一問題。
針對南海爭議,報告建議結合軍事威懾與多邊、雙邊外交,推動和平解決方案成為國際共識與預設路徑。在科技競爭方面,報告呼籲雙方管理新興技術的風險,制定共享規則與規範,緩和競爭的負面影響,並避免採取極端措施阻礙對方科技進展。
報告強調,穩定美中競爭需要雙方接受彼此的政治合法性,並在爭議領域制定共同規則、規範及機制,確保在特定時間內(如3至5年)維持穩定的共存狀態。同時,雙方應克制發展旨在削弱對方核心防禦能力的技術,並建立從個人關係到危機應對規範的穩定機制,以降低緊張局勢,防止競爭失控。
蘭德公司《穩定美中競爭關係》報告為美中關係的未來提供了一個務實框架,強調在競爭中尋求穩定,確保兩國乃至全球避免陷入極端對抗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