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重燃 《華郵》社論:猶如一對即將離婚卻仍同居的怨偶

 從過去48小時的發展可見,美中兩國關係摩擦加劇,從偶爾合作的競爭,逐步轉向對抗甚至徹底的衝突。圖為示意。圖/由ChatGPT生成
從過去48小時的發展可見,美中兩國關係摩擦加劇,從偶爾合作的競爭,逐步轉向對抗甚至徹底的衝突。圖為示意。圖/由ChatGPT生成

《華盛頓郵報》11日以《美中貿易戰重燃》為題發表社論指出,美中這對根深蒂固的競爭對手,如今再度衝向誰也不樂見的貿易戰,並形容兩國關係猶如「一對即將離婚卻仍同居」的怨偶,歷經短暫緩和後,雙方的新一輪關稅與出口管制報復,不僅威脅兩國經濟,也可能拖累全球成長。

中國9日突襲白宮,宣布對關鍵稀土礦物與磁性材料祭出全面出口新限制,這些物資廣泛應用於筆電與電動車,也用於美軍戰機、潛艦與飛彈。北京在原本已嚴格管制的七種元素之外,又新增五種。

此舉引起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不滿,他隔日隨即宣布,對中國商品加徵100%關稅,同時禁止所有關鍵軟體出口至中國。川普還威脅將取消原訂本月稍晚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南韓亞洲領袖峰會期間舉行的會晤,這場會面原被視為明年初全面高峰會的前奏。

《華郵》社論指出,雙方仍留有退場空間。中國將新措施延至12月1日生效,川普也把報復性措施的實施日推遲至11月1日。這顯示全球兩大經濟體或許是在透過強硬姿態、威脅與最後通牒,為談判爭取更有利的籌碼。

然而,從過去48小時的發展可見,兩國關係正邁入摩擦加劇的態勢,從偶爾合作的競爭,逐步轉向對抗甚至徹底的衝突。

中國掌控全球約70%的稀土開採與90%的精煉。川普今年稍早挑起與習近平的爭端後,北京利用其市場優勢作為施壓手段,早在預料之中。同時,中國也有痛點。美國在半導體與晶片設計軟體領域居於主導地位,而中國尚無法自製,卻需要這些技術以參與人工智慧(AI)熱潮。美國仍是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佔中國出口約15%。

文章提到,中國打出「稀土牌」反而促使美國尋找替代來源,這本應在數十年前就該展開。儘管名為「稀土」,實際上並不罕見,只是目前最便宜、最容易開採的地點在中國。

美國擁有大量稀土儲量,但在產量上遠遜中國與巴西,部分原因在於去工業化,另一方面則因開採這類礦物往往會帶來在政治上難以接受的環境破壞。因此,川普正尋求與烏克蘭、剛果民主共和國、緬甸或委內瑞拉等國洽談礦產協議,這些國家雖深陷衝突、戰火,但地下資源豐富。

更令人挫折的是,美國不僅需要依賴中國的稀土,還仰賴中國幫忙加工自身礦物。美國目前出口95%的稀土至中國進行精煉,因為成本遠低於本土生產。若要在國內擴建加工能量,恐需十年以上時間,而許可程序依然繁瑣緩慢。

在本周末關係惡化前,雙方原本試圖透過善意動作降溫。川普撤回價值4億美元的對台致命性武器包,並解除對中國AI晶片銷售禁令。北京則加強管控兩種芬太尼前驅化學品,回應川普要求,並初步同意讓美方財團取得熱門短影音平台TikTok八成股權。

然而,夏季於日內瓦與倫敦舉行的貿易會談所營造的融洽氣氛,掩蓋現實:美中正陷入一場爭奪亞太區主導權的世紀對抗。隨著緊張升高,有人幻想兩國「脫鉤」或「分離」。

《華郵》文章最後寫道,殘酷的現實是,在可見的未來內,美中仍相互依賴。貿易戰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既然「離婚」不切實際,至少現在,華盛頓與北京應重返談判桌。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