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成自民黨首位女總裁 國民黨魁4天後揭曉 日媒關注熱度高

日本自民黨本月4日總裁選舉,高市早苗(左)脫穎而出,國民黨4天後的黨主席選舉,鄭麗文有沒可能成首位女性黨主席,外界拭目以待,日媒也相當關切。圖/取自高市早苗臉書、中央社
日本自民黨本月4日總裁選舉,高市早苗(左)脫穎而出,國民黨4天後的黨主席選舉,鄭麗文有沒可能成首位女性黨主席,外界拭目以待,日媒也相當關切。圖/取自高市早苗臉書、中央社

日本自民黨本月4日總裁選舉,經兩輪投票後,前經濟安保大臣高市早苗脫穎而出,成為自民黨第29任總裁,也成為自民黨首位女總裁。國民黨將在周末(18日)進行黨主席選舉,日本讀賣新聞記者表示,日本相當關心台灣政局發展,目前來看,最關切的還是國民黨主席選舉,此外就是台灣內部怎麼看待「台灣地位未定論」。

在傳統男性為主的日本社會,高市早苗能在自民黨群雄競逐中脫穎而出,除因她被視為「安倍路線」繼承者,長期奉行保守主義,重視國家主權及強硬外交路線獲黨內多數同志肯定外,最重要是獲得日本派系大老麻生太郎的支持。不過,原預定今舉行的臨時國會選舉首相案,卻因公明黨的「分手」,讓高市原預期可順利出任首相之路出現變數。

高市早苗被視為「安倍派」繼承人,繼承安倍晉三的路線。圖/取自高市早苗臉書

高市早苗被視為「安倍派」繼承人,繼承安倍晉三的路線。圖/取自高市早苗臉書

高市早苗登高不易 在野牽制交错

自民黨是日本國會最大黨,擁有眾議院196席次,但未過半(233)。按往例,新任總裁通常會在眾院召開的臨時國會選舉中進行首相改選。換言之,取得黨魁地位後只要黨內與執政聯盟穩定,便可順利出線成為下任首相。

原本這場首相指名選舉預定今天進行,但就在自民黨總裁選舉落幕不久,卻傳出這場指名選舉被延後至 10 月 20 日或之後舉行。這一決定引發各界關切。何以在自民黨選出新總裁後,首相指名投票反要延期?原來,背後透露了黨內派系勢力拉鋸、執政邦聯裂解、及高市早苗面臨的政治壓力與戰略權衡。

派系博弈:麻生派、中立派與安倍路線

自民黨內,高市的勝出背後得利於保守派支持,但選後自民黨內派系情勢變得複雜。自民黨曾有多個大型派閥:安倍派、麻生派、二階派、細田派、岸田流派等。安倍派在近年因「政治獻金/黑金」醜聞受創,主力人物多被牽涉或淡出。高市為求穩定黨內支持,被認為主要仰賴麻生派力量。總裁選舉期間,麻生太郎就曾在選前通令派系成員若高市進入決選,必須支持她。

另方面,讀賣記者認為,「黨內的溫和派、改革派與中立派,對高市的保守路線也有不同意見。」換言之,他們擔憂若由高市領導,可能使自民黨更右轉,甚至加劇日本與鄰國外交摩擦。這些中間勢力可能在首相指名票、政策協調、行政人事中設障,使得高市即便成為黨魁,也不一定能毫無阻礙地出線。

因此,與其說延遲首相指名是程序安排,更像是一段「緩衝時間」:讓高市在黨內與聯盟中完成更多妥協與整合。

公明黨退出聯盟:執政基盤動搖

最致命的是自民黨長年依賴執政夥伴公明黨表態,將與自民黨鬆綁。公明黨自1999年起便與自民黨組成聯盟(自公聯盟),成為日本中間偏保守的一股穩定力量。

但在高市勝選後,公明黨黨首齊藤鐵夫在與高市會談後公開表示:若自民黨無法在政治資金、政策方向等方面回應公明黨訴求,他們將退出執政聯盟據。公明黨退出,對高市而言是重大警訊,若公明黨不再支持,高市在國會中過半難度將大幅提高。

讀賣記者表示,在日本眾議院465席中,自民黨196席(含直選及比例代表)、公明黨24席,這兩黨合計220席,仍未逾過半的233席,合縱連橫也是必要。而在野黨包括立憲民主黨的148席、國民民主黨27席為主要在野黨,小黨方面還有令和新選組9席、日本共產黨8席、有志改革會7席等等。

近期以來,立憲民主黨領導人呼籲在野黨合作,選出共同支持的首相候選人,以對抗高市與執政黨。立憲民主黨干事長安住淳就公開表示,在野黨應考慮推玉木雄一郎(原國民民主黨代表)作為統一選擇。

不過,即使在野黨本身,在許多政策上也存在分歧,比如國民民主黨在安全保障、能源政策、修憲議題上與立憲民主黨就不盡一致,雙方合作意願受限。國民民主黨曾表示,若立憲民主黨無法在根本政策上讓步,將不會與之合縱。

高市壓力前所未有 未來仍待觀察

在此局勢下,高市早苗面臨的壓力可謂前所未有。她一方面要證明自己能成功鞏固黨內與派系支持,另方面還要爭取公明黨回心轉意,甚至拉攏在野黨議員,以取得國會過半支持。

而批評者則懷疑她是否能順利走完首相之路:部分觀察者甚至認為她可能成為「短命」首相;在政權基盤尚未穩固前,任何政策或外交攻勢都可能因國會阻礙而受阻。

也有人認為,高市在選前曾淡化爭議議題(如參拜靖國神社、對北京立場等),以降低中間派的疑慮。但進入首相爭奪階段後,這些潛在矛盾可能浮上檯面,成為內部與外部掣肘。偏偏目前最大競敵是在野黨可能推出的國民民主黨代表(黨魁)玉木雄一郎,如今仿間甚至出現「玉木首相」的說法。

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前往地方參加活動。圖/取自Yuichiro Tamaki FB

國民民主黨代表玉木雄一郎前往地方參加活動。圖/取自Yuichiro Tamaki FB

日本關切台灣選舉 關心台灣政治

至於台灣部分,讀賣記者認為,日本近期最關心議題是國民黨黨主席選舉及「台灣地位未定論」。前者,本週末答案揭曉,國民黨是否步日本自民黨後塵選出一位女主席,拭目以待。坊間民調來說,前立委鄭麗文聲勢高,但地方及軍系各有擁護者,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支持度不遑多讓。至於「台灣地位未定論」,涉及日中台三邊關係。

從媒體角度看,做為擁600多萬訂戶《讀賣新聞》的一員,該記者認為媒體主要表達的是真相。因此,讀賣對台灣誰當選國民黨主席,台灣各政黨如何看待「台灣地位未定論」,就是如實報導真相,不會先入為主的引導日本讀者。

毫無疑問,日本確實關心台灣政治發展,不僅因為同在東亞地區,也因日台長期以來的民間友誼。讀賣記者舉「日華懇」為例說,不僅執政的自民黨常派議員來台訪問,許多在野黨議員也常透過「日華議員懇談會」此一跨黨派組織來台交流。

「日華懇」是日本國會中歷史最久、規模最大的友台組織之一,成立於1972年中日建交後的隔年。當初成立主要是與台灣維持非官方關係,宗旨為「支持台日(當時稱日華)之間的實質外交、經貿與文化往來;推動日本政府在國際場合支持台灣;並促進日本國會與台灣立法院的議員交流。」目前,參眾兩院議員加入「日華懇」的就超過300位之多。

「日華懇」現任會長是古屋圭司,長期推動日台關係深化。今年雙十前夕,駐日代表處8日在東京舉辦國慶酒會,古屋圭司當時致詞表示,日本與台灣是以深厚情誼相連的夥伴,期盼今後關係更加緊密,日華議員懇談會也將全力推進這項使命。

日華議員懇談會(日華懇)會長古屋圭司(前排中)上午率團赴台參加114年雙十國慶,今年共有28名成員訪台。圖/中央社

日華議員懇談會(日華懇)會長古屋圭司(前排中)上午率團赴台參加114年雙十國慶,今年共有28名成員訪台。圖/中央社

讀賣記者說,日本最大在野黨立憲民主黨今年9月8日就曾派員訪台,成員包括眾議員太榮志、吉田晴美、大築紅葉及酒井菜摘等共4人。太榮志當時曾致詞強調,立憲民主黨為日本最大在野黨,高度重視與台灣的友好關係,並表示該黨將持續推動支持台灣加入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等國際合作平台。

日本民間關切台積電在熊本設廠

除政治問題外,讀賣記者表示,日本民間關切的是,台積電是否在熊本設立第三間晶圓廠,以及除了台積電外,台灣還有什麼其他產業將前往日本投資。這些都涉及繁榮地方經濟及民生問題,日本民眾很感興趣。或因台日比鄰而居,彼此熟識,相較美國廠,台積電在日本設廠遇上的阻力少很多,經營更順利。

台積電日本廠很受日本民眾及社會矚目,期盼能再迎來第三座廠。圖/取自台積電

台積電日本廠很受日本民眾及社會矚目,期盼能再迎來第三座廠。圖/取自台積電

據知,台積電日本子公司設在熊本縣菊陽町,第一廠(熊本一廠)已於去年底量產,生產品涵蓋12~28奈米製程晶片。第二廠(熊本二廠)已列入規劃,預計生產更先進工藝(如 6奈米),預定今年下半年動工。台積電曾表示,兩座晶圓廠將共同構成熊本基地,月產能總計超過10萬片12吋晶圓。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