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賣新聞今(3日)報導,日本海上保安廳與海巡署正在推動海上共同訓練常態化,自去年7月在千葉縣進行搜索及救難演習後,今年6月在沖繩先島群島外海舉行日台斷交以來第二次的聯合訓練,將來的構想是納入同盟國家與友好國家共同訓練。讀賣新聞還指出,此舉是為了應對中國船艦在東海、南海與台海周邊加強施壓的態勢。
台日關係人士向讀賣新聞透露,參與訓練的是名古屋海上保安部所屬的直升機搭載型巡視船「瑞穗」(全長134公尺,6000總噸)與我國海巡署最大型巡視船「雲林」(全長126公尺,5919總噸)。據悉,兩艘船於六月中旬,在先島群島南方近海的公海上,進行了以海上救援為假設的聯合訓練。
與去年七月在千葉縣房總半島近海的訓練不同,此次,台日兩船接近至能互相目視的距離,透過情報共享和搜救海域協調等方式,強化了現場的合作。瑞穗號在訓練結束後,繼續航行至東南亞,與馬來西亞海保當局進行訓練並防範海盜。
報導指出,這是台日自1972年斷交後,第二次的聯合訓練,台日之間自斷交後一直以日本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和台灣的「台灣日本關係協會」作為窗口機構,維持實務關係。日本政府表面上將與台灣的訓練定位為雙方協會於2017年和2024年簽署的海難救助相關備忘錄所基於的「交流」一環。
除了上述備忘錄外,近年來台日海保當局也非公開地互派海巡署長等高層幹部前往台北或東京等地,透過意見交換、協議和視察來深化合作關係。背後的原因是中國大陸在沖繩縣尖閣諸島(釣魚台列嶼)和台灣周邊海域的威嚇性行動。九月上旬,台日執政黨議員也在台北針對海保當局間的合作和人才交流進行了協商。
除了台灣之外,日本海保廳還在「迷你多邊」(minilateral)框架下,與多個雙邊或國家(如日美、日菲、日印、日美韓、日美菲、日美澳印)重層化海洋安全保障領域的合作,以推進並強化基於「法治」的海洋秩序維護。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在7月16日才因為不滿日本在《防衛白皮書》中稱,中國大陸的軍事擴張嚴重影響日本的國土安全,且白皮書中也詳述北京在台灣周邊的軍演行動,因此,大陸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劉勁松約見日本駐華使館首席公使橫地晃,並提出嚴正交涉。
在外交部長林佳龍以私人身分訪日時,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回應稱,「日本縱容林佳龍以所謂私人身份竄訪,為台獨勢力從事反華分裂活動提供舞台,嚴重違反國際關係基本準則和中、日4個政治文件原則」,強烈批判台日加強外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