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角力延燒至海運領域,大陸交通運輸部今天(14日)透過官網正式宣布對美徵收特別港務費。根據新規,自即日起,凡靠泊中國港口的美國籍船舶,將依每淨噸400元(人民幣,下同)標準收取特別港務費,並逐年調升;至2028年4月17日起,最高可達每淨噸1120元。不過,若船舶符合「由中國建造」或「僅為維修進港的空載船舶」等情況,經審核後可獲豁免。
陸方此舉是回應美國同日對中國船舶加徵港口服務費所做的報復措施,依據陸交通運輸部公布的《對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別港務費實施辦法》,美國籍船舶即日起在中國港口停靠時,須按每淨噸400元繳納特別港務費,此費率將逐年遞增,自2026年4月17日起提升至640元,2027年上調至880元,並於2028年定為1120元。費用將由船舶停靠港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機構負責徵收。
辦法另規定,同一艘船舶在一年內繳納特別港務費不得超過五次,並以每年4月17日為年度計費週期起點。不過根據相關辦法,即使船舶由美國企業、機構或個人所有或經營,以及懸掛美國國旗等情形,只要船隻為中國製造,仍可免除繳納特別港務費。此外,若只是進入中國船廠進行維修的空載船舶,或經有關部門認定符合豁免條件者,同樣可免收此項費用。
陸交通運輸部指出,制定該辦法的背景,源於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於2025年4月17日宣布,對中國海事、物流及造船業啟動301調查,並自2025年10月14日起,對中國企業擁有或營運的船舶,以及中國籍或中國建造的船舶加徵港口服務費。
中方批評,美方此舉違背世界貿易組織(WTO)規範與《中美海運協定》精神,嚴重損害雙邊海運貿易秩序,因此決定祭出對等反制措施。
根據路透報導,美國對中國相關船舶徵收額外港口費用,業界分析指出,中資航運龍頭中遠海運(COSCO)恐受最大衝擊,預估中方至2026年累積相關成本將高達32億美元(約985億新台幣),其中近半由中遠海運負擔。
總部位於希臘雅典的航運經紀公司Xclusiv Shipbrokers在研究報告中警告,這種「以牙還牙」的互徵機制,可能使雙方陷入「海運稅收報復循環」,進一步擾亂全球貨運市場與航線配置,對國際貿易流向造成長期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