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角力升溫 陸專家:川普藉「極限施壓」為談判造勢

部分大陸經濟專家認為,中美貿易戰升溫實際為雙方月底的元首會晤增加籌碼。圖/翻攝自 Firstpost YouTube
部分大陸經濟專家認為,中美貿易戰升溫實際為雙方月底的元首會晤增加籌碼。圖/翻攝自 Firstpost YouTube

大陸進一步收緊稀土出口管制之際,川普政府也放話威脅對大陸商品採取高額關稅。然而,大陸多位經濟專家周一(13日)分析,中美在此時發生貿易角力升溫,更多屬於談判上的策略操作,目的在於為本月底的中美元首會晤及後續談判預留籌碼,而非真正準備全面開戰。

據《香港經濟日報》報導,長江證券研究所宏觀團隊指出,本次美方提出的關稅威脅「遠超合理範圍」,實際落地可能性極低,更多反映川普慣用的談判手法。該團隊分析,川普藉由「極限施壓」手段企圖在新一輪中美談判中搶得主導權,並不排除後續還會以同樣策略擴大對中方制裁力度,以換取更多談判空間。

興業證券宏觀研究團隊認為,川普的動作像是一種「應激反應」,而非經過深思熟慮的政策安排。團隊分析,中方近期連串反制措施可能超出美方預期,使得川普不得不以加稅作為短期回應,不過美方宣布的新一輪關稅自11月1日生效,時間上早於北京12月1日啟動的稀土出口限制新規約一個月,「這種時間差更像是川普為談判預留討價還價的窗口,而非全面衝突的前奏」。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陸挺也表示,當前中美緊張局勢的升溫更多屬「姿態性調整」,是為即將展開的高層對話與會晤鋪墊。他指出,過去幾年中美關係呈現「緊張—升級—緩和」的循環節奏,這種反覆拉鋸已成為雙邊互動的新常態。陸挺預測,雙方在試探彼此底線後,仍有望在未來數周內出現讓步;而10月底韓國舉行的APEC峰會上,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川普的會晤「實現機率不低」。

澳紐銀行集團(ANZ)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同樣認為,中美當前的針鋒相對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持續,並可能以「對抗與談判交替」的節奏成為經濟脫鉤長期趨勢的一部分。他指出,未來中美框架協議的兩大核心議題,分別是中國對稀土供應穩定的明確承諾,以及有關TikTok交易安排的具體條款,這兩項議題的重要性甚至超過雙邊貿易總量。

招商宏觀分析師張靜靜的團隊評估,川普所謂的「加徵100%關稅」更應視為談判籌碼而非最終目標,真正落地的可能性極低。該團隊分析指出,川普短期的核心訴求仍在於吸引更多外資投向美國、促進國內投資及增加農產品出口收益。由此可見,若能透過談判換取中國加碼購買美國農產品,將是他最希望實現的成果。

張靜靜團隊指出,中國近來已經從被動應對轉為主動出擊,未來美方再度採取反制後,北京極可能推出「對等性回應措施」。然而,該團隊認為,無論過程多曲折,最終雙方仍會在權衡利益後尋求合作與妥協的平衡點。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