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打擊0.1%都管制!北京啟動全球最嚴稀土禁令 重塑中美關稅戰

大陸商務部9日頒布「史上最嚴」的稀士政策,並使用長臂管轄,即使國外用戶含0.1%管制物項,無論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均須批准才能出口,圖為大陸提煉稀士過程。圖/取自搜狐
大陸商務部9日頒布「史上最嚴」的稀士政策,並使用長臂管轄,即使國外用戶含0.1%管制物項,無論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均須批准才能出口,圖為大陸提煉稀士過程。圖/取自搜狐

在中美關稅與科技戰持續升溫的關鍵時刻,北京10月9日正式發布《商務部公告2025年第62號》,宣布對稀土全產業鏈技術實施出口管制。公告規定,境外含中國稀土成分超過0.1%的物項,無論原料、半成品或成品,出口均需經核准許可。這項被業界視為「史上最嚴」的稀土政策,標誌中美貿易衝突已全面升級為資源與高科技的戰略性對抗。

從關稅戰到資源戰 北京的「雙軌博弈」

公告明確指出,涉及稀土開採、冶煉分離、磁材製造、二次回收利用及運營技術的所有出口活動——包括設計圖紙、工藝規範、模擬數據與智財權——皆納入審批範圍。任何未經許可的轉移行為,無論透過貿易、投資、技術交流或諮詢形式進行,均屬違法,將依《出口管制法》與《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追責。

針對這項「史上最嚴」的禁令,大陸學界紛紛指出,這是對美國晶片封鎖的「對等反制」,核心目標在建立稀土與半導體間的戰略制衡機制。當美方以晶片封鎖中國,北京選擇收緊其在稀土供應鏈上的絕對優勢,構築新「科技防線」。

根據學界分析,這次管制可說是「雙軌並進」。在技術層面上,涵蓋開採、冶煉、金屬冶煉、磁材製造及回收技術;而應用層面上,則包括生產線裝配、調試、維護、升級等運營技術。

特別列入管制清單的磁材技術,包括釤鈷(SmCo)、釹鐵硼(NdFeB)、鈰磁體(Ce magnets),顯示北京的管制措施,已深入到半導體與高端製造核心環節。

技術首次使用長臂管轄 封鎖全球技術外流

公告還規定,境外組織在中國境內取得或學習技術的行為亦受監管,包括合資研發、聘用技術人員或委託測試。學者認為,這種「境內境外雙域管理」模式,雷同美國慣常使用的長臂管轄,意味中國正全面收緊稀土技術外流路徑。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李明認為,「這是一場典型的『以稀制晶』戰略。當美國以晶片圍堵中國,中方便以稀土反制,以求重新獲得供應鏈談判主導權。」

全球約90%的稀土精煉分離能力集中在中國,尤其在重稀土處理方面幾乎沒有替代者。政策出台後,全球高科技製造業的「稀土依賴症」再次暴露:從晶片到軍工、從風電到電動車,稀土無處不在。

美國與盟友的供應鏈焦慮

公告發布後,美國與盟國反應強烈。《華爾街日報》指出,美方將被迫重新評估半導體與軍工產業供應風險。五角大廈評估,F-35戰鬥機稀土部件約85%源自中國。美國已啟動價值130億美元的替代計畫,嘗試在澳洲、加拿大尋找新供應源,但短期內難以見效。

美洛克西德馬丁製造F-35戰機時,85%的稀土原料來自中國。北京制訂嚴管措施,對美影響重大。圖/取自Lockheed Martin

美洛克西德馬丁製造F-35戰機時,85%的稀土原料來自中國。北京制訂嚴管措施,對美影響重大。圖/取自Lockheed Martin

歐洲半導體巨頭艾斯摩爾(ASML)也面臨挑戰,其極紫外光刻機中,90%的高性能釹鐵硼磁材依賴中國。歐洲戰略分析師凱恩(Thomas Kane)指出:「中國不只是握有稀土,更掌握製程的know-how。西方企業可挖礦,但分離提煉技術仍要靠中國,無法在短期內重建那套工藝體系。」

歐洲半導體巨頭艾斯摩爾的光刻機,90%高性能釹鐵硼磁材依賴中國。圖為艾斯摩爾光刻機廠房。圖/取自ASML

歐洲半導體巨頭艾斯摩爾的光刻機,90%高性能釹鐵硼磁材依賴中國。圖為艾斯摩爾光刻機廠房。圖/取自ASML

「明緣」創始人、在微博開設政經講座的周華明表示:「過去美國制裁基於技術來源,中國這次管制是基於物料來源。全球幾乎所有高端稀土產品都難以完全避開中國,0.1%的門檻幾乎宣告了中國對全球稀土供應鏈擁有最終否決權。」

國內產業升級與策略機會

在嚴格管制下,中國國內稀土產業正迎來結構性調整。北方稀土、中國稀土集團等央企獲得首批出口許可,以維持國際合作「可控流通」。民企如盛和資源完成海外礦產收購,金力永磁(Jinli Permanent Magnet)前三季度出口額同比增長37%。北京工業大學材料學教授陳志宏表示:「管制不是鎖國,而是高門檻篩選合作對象。符合中國技術安全與供應鏈利益的企業仍可合作。」

位在江西贛州的金力永碰是大陸稀土材料的龍頭企業,儘管大陸嚴管稀土,但金力永磁今年前三季出口,和去年同期相比仍增長了37%,顯見大陸管制是精準反制,有取有捨。圖/取自國際快線

位在江西贛州的金力永碰是大陸稀土材料的龍頭企業,儘管大陸嚴管稀土,但金力永磁今年前三季出口,和去年同期相比仍增長了37%,顯見大陸管制是精準反制,有取有捨。圖/取自國際快線

政策同時要求出口經營者申報最終用戶與用途,形成追溯機制。物流、報關、電子商務及金融機構均需配合查核,防止繞道出口。例外條款則保護已公開技術、基礎科研成果與普通專利申請所需技術,兼顧科研開放與國家安全。

中國重構全球資源鏈主權化架構 稀土納國安核心

中國自2020年起逐步構建稀土出口管制體系,2024年加強中重稀土管理,2025年形成「物項+技術」雙重監管模式。政策收緊顯示北京正推動「戰略資源鏈主權化」架構。全球資源地緣政治加速分化,美國、日本、歐盟加緊稀土回收與替代材料研發,中國則藉此提升供應鏈議價權。《經濟學人》評論稱,「中國不再只是稀土出口大國,而是透過技術管制,將稀土納入國家安全核心。」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吳志平指出,稀土出口管制標誌中美博弈進入「精準反制」階段。過去美國打技術戰、制裁戰,現在中國以稀土作為對等籌碼,是典型的高科技對高科技。政策長遠目標不僅防範風險,更推動國內產業升級與自主供應體系建設:「掌握稀土技術,中國在晶片、電池、軍工材料等關鍵節點上保有談判權。」

中國稀土主導下的全球新格局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主任王永中認為,美西方在十年內取代中國稀土主導地位可能性不大。中國優勢在於資源儲量、技術積累、成本與人才優勢,以及徐光憲院士開創的「串級萃取理論」等技術突破,建立全球最高效、最低成本的稀土冶煉與分離體系,短期內難以複製。

未來全球稀土市場將呈現「中國主導、多極合作」格局。中國將作為供應鏈核心節點,而非可被簡單繞過的來源地。稀土已不再只是工業原料,而是國家力量象徵。中美關稅戰火線,正從貿易延伸至科技與資源深層競逐。

中美關稅戰螺旋升級 川習會前討價還價

在近期貿易與科技角力中,中美雙方呈現出明顯的「互相反制」態勢。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將對中國輸美商品徵收額外100%關稅,並限制關鍵軟體、人工智慧及雲端技術出口,意圖以經濟與科技手段進一步遏制中國高科技發展。作為回應,北京商務部於10月9日發布《2025年第62號公告》,對稀土全鏈條技術實施出口管制並引入「長臂管轄」追溯機制。

此外,中國自本月14日起對美國船隻在中國港口加徵額外費用,並對美國半導體公司高通展開反壟斷調查。 美方則考慮對中國飛機及飛機零件實施出口管制。 這些措施顯示雙方在科技領域的對抗升級。

商務部2025年第62號公告,是中國在國際博弈中打出的一張「王牌」。它超越傳統關稅對抗,上升為對核心戰略資源及技術體系的規則制定權之爭。但就在今天,大陸商務部也即刻反擊,批評美國政府動輒以高額關稅進行威脅,不是與中方相處的正確之道,「對於關稅戰,中方立場是一貫的,不願打,但也不怕打,如果美方一意孤行,中方也必將堅決採取相應措施,維護自身正當權益。」稀土出口管制公告無疑增加中美高層外交的不確定性,原定11月初在韓國舉行的「川習會」,可能面臨調整或延期的壓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