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習會破局?關稅戰烽火再起 專家:北京舉措旨在推動更全面協議

各界擔憂,原定10月底登場的川習會將因中美貿易戰升級而破局。圖/翻攝自Business Today YouTube
各界擔憂,原定10月底登場的川習會將因中美貿易戰升級而破局。圖/翻攝自Business Today YouTube

北京亮出「稀土牌」後,美國總統川普威脅自11月1日起對大陸徵收100%關稅,並限制關鍵軟體出口;大陸官方強調「不願打關稅戰,但也不怕打」,引發外界擔憂「川習會」再生變。對此,北京人民大學國際關係教授王義桅今天(13日)指出,陸方並未低估川普的反應,但中國確實掌握部分優勢領域,或可利用這些籌碼在更廣泛的議題上推動中美談判。

川普對陸貿易政策強硬表態後,今天又在個人社群上釋出緩和消息。他說,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的舉動只是不想讓自己的國家陷入蕭條,川普還強調:「美國想幫助中國,而不是傷害它!」

《紐約時報中文網》引述王義桅指出,中方並未低估川普的反應,但中國確實掌握部分優勢領域,或可利用這些籌碼在更廣泛的議題上推動中美談判。他說:「中國也許希望藉此促使川普在中美關係的其他問題上達成更全面協議,而不僅止於貿易共識。」

王義桅分析,中方此舉同時意在向國內外釋放信號,即便面臨經濟放緩與房地產市場壓力,中國仍具備充足信心與實力;此外,也是在提醒歐盟等被美國要求「選邊站」的國家,不應低估中國。他指出:「這是在向外界展示,中國非常自信、有實力,不會為討好美國而犧牲自身利益」。

不過,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鋒則提醒,北京在維護利益的同時仍須警惕川普的「不可預測性」。據報導,他表示:「若貿易戰進一步升級,肯定不利於中國。若川普真的落實關稅,中國經濟勢必遭受更沉重打擊。」他強調,當前中美經貿關係的脆弱性已愈發明顯。

華盛頓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也指出,北京可能低估美國的報復決心,「中國政府可能養成了危險習慣」,若出手過猛,恐招致更強烈反擊。

星媒《聯合早報》12日報導,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李明江分析,大陸商務部的最新聲明可能反映出北京意識到國際社會擔憂出現劇烈的結局,「中方主要目的是進一步解釋,盡量去緩和(局勢),爭取做到安撫而不是威脅」。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張家棟則指出,北京將「稀土牌」作為中美元首會晤前的威懾工具,但新規嚴厲程度超出國際預期,也導致川普反應強烈。不過他認為,中美經貿談判仍有相當迴旋空間,「雙方都能卡住對方的命脈,也都不能讓對方完全崩盤,最終仍可能走向妥協」。

此外,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陳波指出,中美自今年5月以來已進行四輪高層經貿會談,雙方其實已達成框架協議,距離全面共識僅一步之遙。他說:「川普作為商人,會希望在會晤前促成協議,讓中國承諾採購美國商品,藉此緩解國內政治壓力。」

儘管如此,李明江仍警告,這場角力可能加速中國與部分國家的經貿「脫鉤」。他認為,長遠而言,若稀土出口持續被用作談判籌碼,恐導致中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受損,「這對稀土產業反而是一種反噬」。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