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緊張已「大幅緩和」 貝森特:川普將在韓國會見習近平

美國財長貝森特接受福斯商業頻道訪問說,中美近期透過密集溝通,雙邊關係「大幅放緩」,總統川普也將在韓國與習近平會面。圖/取自 Treasury Secretary Scott Bessent X
美國財長貝森特接受福斯商業頻道訪問說,中美近期透過密集溝通,雙邊關係「大幅放緩」,總統川普也將在韓國與習近平會面。圖/取自 Treasury Secretary Scott Bessent X

美國財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周一(13日)在福斯商業頻道(Fox Business)受訪時表示,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仍「在軌道上」,將於南韓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稱近期雙方已就緊張局勢進行溝通、達到「大幅緩和」情況。

貝森特說,雖然美中近來在稀土與關稅議題上爆發激烈對抗,但領導人會談仍將如期進行,雙方幕僚層級會談也會在華盛頓舉行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IMF)年會期間加速協商。

白宮與北京對話傳緩和訊號 但緊張因素未除

接受福斯商業頻道《Mornings with Maria》節目訪談時,貝森特強調,「我們的關係已大幅緩和(substantially de-escalated),總統表示關稅將在11月1日生效。他會在韓國與中國國家主席主席習近平會晤,我相信這場會晤仍將如期舉行。」另據路透報導,貝森特說,剛過去的週末,美中雙方有「大量溝通」,顯示雙方仍在維持外交與談判管道。

不過,緩和不等於化解根本分歧。上周四(9日),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隨引發美方強烈反制——川普10日宣布將對中國商品加徵額外關稅,並隨即將部分稅率宣布為100%。雙方在關稅與戰略物資上的此消彼長,使得高層會面在政治與經濟意涵上都極為敏感。

會談意義何在?經濟壓力與戰略籌碼交織

貝森特指出,本周在華盛頓舉行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年會期間,將有大量的雙邊幕僚層級會談,在場邊進行,雙方希望在習川高峰會前先就分歧點進行技術和細節性的討論。他並稱,美國期待來自歐洲、印度與亞洲民主國家的支持,暗示美方在爭取國際共識與盟友配合上的佈局。

貝森特直言,「中國是一個命令與控制的經濟體,但他們既不會命令我們,也不會控制我們。」這句話既為美方立場做出詮釋,也顯示華府想以強硬語氣回應北京的經濟手段。同時,也反映美國試圖以聯盟與價值鏈韌性來對衝中國在供應鏈上具有的戰略影響力——尤其是在稀土、先進材料與半導體相關供應方面。

從稀土管制到100%關稅——對抗仍在延伸

上周中國宣布擴大稀土管制,將涉及稀土開採、冶煉與磁材製造等技術與物項納入更嚴格的出口監管範圍;美方隨後以關稅措施回應,雙方這波行動被外界視為「資源雙重博弈」的最新階段。儘管貝森特口中出現「緩和」字眼,但稀土關鍵材料能直接影響半導體生產、國防工業與高端製造,短期內仍可能成為外交與經濟談判的重要籌碼。

美方內部與產業界表明,若中國在稀土供應上採實質限制,將對美國與盟國的高科技產業造成衝擊;反過來,美方若在關稅與技術出口管制持續加碼,也會對全球供應鏈產生擾動。貝森特談到「幕僚層級會談」正是為了在更高層會面前,先把可操作、可妥協的議題篩選出來。

貝森特確認關稅生效日為11月1日,卻同時強調會談會如期舉行,表明白宮似採取「談判與施壓同步進行」的策略:以關稅作為談判桌上的槓桿,同時保留高層溝通管道以避免衝突失控。

外交學者指出,高層會面的成效將取決雙方是否願意在具有系統性影響的議題上做出讓步,或至少同意以技術性工作小組處理敏感供應鏈問題。若幕僚會談無法縮小差距,習川會即便如期舉行,也可能僅止於象徵性會面,而非重大議題的根本突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