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北京這樣的園區挺多的,但就是想看看長安街上的友誼商店有什麼不同,畢竟長安街給人感覺很嚴肅,我很好奇友誼商店在此能否保持那份鬆弛感。」年近五十的李維亞(化名)女士說。
近日,位於北京長安街東線上的北京友誼商店改造完成,變身開放式休閒空間「友誼花園」,成為北京新晉網紅打卡地。
北京友誼商店1964年開業,是1949後大陸第一家涉外零售企業。20世紀80年代,友誼商店曾是專供外賓、大陸出國人員等出入的高級場所。拿著外匯券在友誼商店購物,在當時的大陸是件很有面子的事。
後來伴隨改革開放推進,大陸市場逐漸打開,民眾購物的選擇越來越多,友誼商店不復往日輝煌,甚至嚴重資不抵債。樓棟雖在,但友誼商店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直至2024年,友誼商店轉型改造工作啟動。北京友誼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傑表示,工程啟動之初,主樓招商方向仍未確定時,就已經決定將原本封閉的後院打造成開放式休閒空間。
本次改造過程中,重要的一步是將園區中間的草坪面積擴大,實現「院落化」的場景,突破傳統商場的局限。大面積的綠地草坪為友誼花園注入靈魂,如同城市綠洲一般,鬧中取靜,營造出「日咖夜酒」的休閒氛圍。
在附近上班的晶晶(化名)與朋友結伴而來,他們從社交媒體小紅書(RED note)上看到相關資訊,很感興趣。晶晶認為園區草坪營造出的室外感很獨特,將友誼商店與其他商場明顯區分開來。
友誼商店原本的建築設計就很有特色,後院每個建築都有自己的風格,外立面材料各有差異。因此,設計團隊保留了建築的歷史痕跡,翻新而非推倒重建,將後院9處功能各異的舊空間轉化為特色商業場所:傳達室及維修間變身咖啡廳,公務車庫成為精釀酒吧,冷凍機房變為素食餐廳,職工食堂成了火鍋店。
後院煥新之外,友誼商店實現了從傳統零售到多元消費的業態重構。園區內不止有多家餐廳、咖啡館,還開設了青年旅舍、體檢中心、二手商店等商業設施,打破傳統商業的邊界,吸引多元客群。記者注意到,很多遊客到此都是想去位於三樓的二手商店「超級轉轉」看看。
園區內的DuLi度粒餐廳合夥人邊忭認為,新園區本身具有一定流量,但未來能否長遠發展取決於園區內的業態是否豐富。「我不希望這裡只有飯館,如果那樣的話,友誼商店不能算真的活過來了」。
目前,新友誼引進品牌24個,升級改造品牌6個,其中北京首店及概念店品牌21個,涉及娛、食、購、醫、展、住六大類,致力打造文商旅融合的沉浸式體驗。
歷史積澱與獨特的休閒氛圍令友誼商店重煥生機。5月試運營期間,周末及節假日的日均客流5000人次。端午假期(5月31日至6月2日)商店銷售額達到500萬元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煥新後的友誼商店成為近期北京熱門citywalk路線中的一站:從友誼商店出發,穿過第一使館區,路過古代皇帝祭日的日壇公園,再走到年輕潮牌聚集的商場The Box,最後抵達東嶽廟(道教正一派在中國華北地區最大的宮觀)。這條路線展現了北京的不同側面,串聯起古今中外,別有一番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