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鴻/大陸資深媒體人
近期,大陸多個博物館推出夜間活動,其中,「夜宿」成為備受關注的文旅新玩法。高溫天氣之下,遊客們似乎默契地達成共識,比起頂著烈日在戶外爆走,不如等待夜幕降臨獨享安靜園區。這個夏天,大陸遊客流行「住」在博物館。
夜宿是一種什麽體驗?來自山東的孟婷(化名)到北京旅遊時,專門將國家自然博物館的夜宿項目列入旅遊計劃。當晚,頭頂是馬門溪龍的森森白骨,耳邊傳來侏羅紀雨林呼嘯的風聲,而孟婷與女兒一起穿越時空,和恐龍相伴入眠。
「我一個月前在小紅書(Rednote)上無意間看到了這個活動,就報了名。孩子一直很喜歡恐龍,夜宿的環節非常吸引她。」孟婷表示,這是她第一次帶女兒參加夜宿,是很好的體驗,「在博物館過夜的感覺很新奇,活動內容也特別充實,以後這種類似的活動會繼續帶她參加」。
國家自然博物館的夜宿活動自推出後反響熱烈,親子專場持續火爆。這項夜宿活動以沉浸式自然教育為特色,家長攜孩子(一大一小)參與的組合套餐定價1198元(人民幣,下同)。工作人員施女士介紹,雖然價格不菲,但夜宿的門票早已售罄,提前一個月就已報滿。遊客開慧(化名)說,「以前看到過很多次夜宿活動,但都錯過了報名時間,這次終於報名成功,感到很幸運」。
據了解,大陸國家自然博物館的夜宿項目主要以研學活動為主題,涵蓋科普探索、手工實踐、展廳露營等,既鍛煉小朋友的動手能力,也有專業深入的知識講解,是一場寓教於樂的體驗。「今天的解說老師是白鰭豚保護科考成員之一,講了很多科考故事,孩子非常喜歡。」開慧說,晚上的活動安排很豐富,而且不用趕時間,一切可以慢慢來。
近年來,博物館夜宿項目在大陸蔚然成風。河南洛陽古墓博物館、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等紛紛推出夜間活動,將夜宿作為主推項目。「博物館奇妙夜」已成為大陸夜經濟的一張名片。
不僅如此,夜宿模式還延伸至更廣場景,不少動物園、海洋館也積極推出夜宿活動,其中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的夜宿活動已成業內標桿,深受遊客青睞。該活動以「夜探動物自然行為」為核心賣點,在專業人員的帶領下,遊客們可看到動物罕見的另一面:狼群夜嚎、猞猁求偶、狗獾覓食等,夜宿項目突破了慣常的時空限制,為大眾帶來別開生面的沉浸式體驗。
據大陸旅遊研究院測算,2024年大陸夜間旅遊花費預計達1.91兆元,同比增長21.7%。2025年暑期,大陸多地持續高溫,夜間經濟進一步成為新的增長點,受避暑需求驅動,遊客活動空間由室外轉向室內,出行時段從日間延伸至夜間。夜宿博物館項目,以其對室內空間與夜間時段的高效整合,不僅精準契合這一消費趨勢,也為遊客提供了新奇有趣的體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