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俄油氣主要買家    歐盟正評估對中國祭出次級制裁

歐盟官員正著手評估,是否對中國及其他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祭出制裁。示意圖,圖/由ChatGPT生成
歐盟官員正著手評估,是否對中國及其他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祭出制裁。示意圖,圖/由ChatGPT生成

在迫使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重返和談的努力受挫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表態願與歐盟聯手打擊莫斯科經濟。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官員隨即著手評估,是否對中國及其他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祭出制裁,以削弱莫斯科資助烏克蘭戰爭的財源。

《金融時報》報導,據三名知情人士透露,歐盟官員與外交官7日展開磋商,討論可能納入新一輪制裁方案的內容,會議中多次談及,是否針對中國這個俄羅斯能源的主要買家實施次級制裁。另有歐盟官員代表團預計8日赴華盛頓,與美國財政部官員討論俄羅斯制裁事宜。

川普7日表示,他對俄羅斯很不滿,並補充說:「某些歐洲領袖將在周一(8日)或周二(9日)個別來到我們國家……我認為我們會把事情解決。」當被問及何時再與普丁通話時,他回應:「很快,幾天內……俄烏情勢,我們會搞定。」

一名知情人士稱,歐盟的次級制裁提案「還在非常初步的階段」,除非美國也對中國自俄羅斯進口能源採取行動,否則歐盟不太可能單獨採取行動。

次級制裁具爭議性,需歐盟27個成員國一致同意,匈牙利與斯洛伐克預料會反對。但川普近來已加大對歐洲施壓,要求徹底擺脫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而這兩個中歐國家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俄國天然氣與石油。

川普政府日前因印度持續購買俄羅斯石油,對印度商品加徵50%關稅,但歐盟對是否跟進態度保留,因為那將與歐盟深化與印度的貿易關係背道而馳。

歐盟同樣對懲罰中國保持謹慎,擔心北京會報復歐洲企業,儘管中國與莫斯科往來密切。中國目前是歐盟第二大貿易夥伴,僅次於美國。

在上一次的制裁方案中,歐盟曾鎖定兩家小型中國銀行,指控它們協助俄羅斯進行禁運商品交易。官員當時表示,此舉意在測試歐盟對中國擴大制裁的法律依據。

自2022年俄羅斯全面入侵以來,中國取代歐盟成為俄羅斯石油最大進口國。根據能源顧問公司Kpler的數據,去年中國每天進口約200萬桶俄羅斯石油,其中約130萬桶透過海運,約80萬桶經由兩條管道輸送。

普丁上周出席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的閱兵式,兩國關係進一步深化。北京正準備重新開放國內債市,允許俄羅斯主要能源企業籌資,雙方也已同意推動一項新的大型天然氣管道計劃。

歷史經驗顯示,西方制裁難以削弱中國對廉價受制裁原油的需求。例如,美國自2019年起對中國航運公司、貿易商和煉油廠祭出次級制裁,當時中國持續進口伊朗石油,但這些措施對貿易影響有限。

北京外交部上月回應持續購買伊朗石油時強調,中方「一貫反對缺乏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非法單邊制裁」,並主張「國家間正常合作」合理正當。

歐盟執委會表示:「在烏克蘭問題上,我們正處於關鍵時刻,正在籌備下一輪制裁方案。」

兩名知情人士指出,歐盟若要推進次級制裁,必須獲得美國的全面支持並與華府協調。美國能源部長萊特(Chris Wright)預計11日訪布魯塞爾,與歐盟能源事務專員約根森(Dan Jorgensen)會面。萊特8日受訪時表示,若歐盟希望美國對莫斯科加碼制裁,就必須先停止自身對俄石油與天然氣的採購

約根森則重申,雖然美國施壓要求加快腳步,歐盟仍會依照既定計劃,在2027年前逐步淘汰俄羅斯化石燃料。匈牙利與斯洛伐克至今仍拒絕其他歐洲國家的呼籲,不願停止進口俄羅斯石油與天然氣,部分歐盟國家也繼續購買俄羅斯液化天然氣。

約根森上周強調,對於歐洲自俄能源進口的立場「非常清楚,我們要盡快全面停止……這不是暫時性的制裁,而是一個長期政策。」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