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最新報告根據衛星影像顯示,越南今年以來在南沙群島8個島礁推進大規模填海造陸工程,人工島面積已達中國造島規模約7成,速度之快引發關注。美國《外交家》(The Diplomat)25日發表專文指出,北京對越南的動作反應相對克制,主要是身為美國安全盟友的菲律賓因被視為大國競逐的代理人,而遭中方壓制。
報告指出,越南的造島工程自2022年起明顯加速,截至2025年3月,新增的8個島礁均出現基礎建設,包括貨櫃式彈藥庫,顯示河內意圖透過「既成事實」強化在南海的存在。大陸外交部25日召開例行記者會,發言人郭嘉昆重申「南沙群島是中國固有領土」,並強調堅決反對其他國家在「非法侵占」的島礁開展建設,必要時將採取措施維護領土主權。
不過,東南亞專家史坦吉歐(Sebastian Strangio)於《外交家》刊登文章分析,北京對越南的動作反應相對克制,反而對菲律賓的多項行動有強烈回應,北京似乎傾向將「強制措施重點放在菲律賓」,因菲方為美國安全盟友,更被視為大國競逐的代理人。
史坦吉歐分析,若中越關係惡化,北京不排除可能採取類似對菲方的回應,「但目前為止,河內和北京似乎都願意接受(默許)南沙群島事實(de facto)疆界的逐漸明確」。
越南學者范文律先前則在「法律雜誌」(Luat Khoa Magazine)指出,越南近年的戰略呈現雙軌,在海上強化其存在性,但在外交上則保持對中友好往來,同時深化與美日等國合作。他認為,這種「實地強硬、外交圓滑」的多層次策略,展現越南從1988年赤瓜礁海戰的「天真」轉向如今的老練務實,能更有效維護國家利益。
范文律強調,越南一方面對中方在外交上給予高規格禮遇,另一方面持續推進填海造島,這些外交動作「為實地建設提供掩護」,正在持續改變南海的戰略現實,「無論是在陸地或海上,越南行動明顯逐漸強硬,不斷強化實際存在和主權,不過在政治舞台上,越方仍保持圓滑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