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南海爭端中的馬來西亞:謹慎平衡與和平之道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南海問題是當今國際舞台上最具爭議的區域衝突之一,涉及多國主權聲索與地緣政治博弈。馬來西亞作為東協(ASEAN)成員國,位於南海邊緣,其政策在避免衝突與維護國家利益之間尋求微妙平衡。面對中國大陸及其他聲索國的挑戰,馬來西亞以中立外交和溫和應對為核心策略,試圖在經濟實利與主權維護間找到立足點。本文將探討馬來西亞在南海問題中的立場、策略及其背後的動因,分析其如何在強權競爭中保持穩定與和平,值得台灣借鏡。

馬來西亞的南海立場與中立外交

馬來西亞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以謹慎和非對抗性為特徵。作為一個自認「小國」的國家,馬來西亞長期奉行中立與非同盟的外交政策,旨在避免捲入大國爭端。這種策略源於其歷史背景與地緣現實:曾受英國殖民統治,獨立後面臨區域威脅,馬來西亞逐漸發展出平衡外交,與各方保持良好關係以確保經濟與安全利益。

馬來西亞在南海的主權聲索主要集中在婆羅洲近海的專屬經濟區(EEZ),特別是南沙群島部分島礁。與中國大陸、越南等國的領土爭議時有發生,例如2021年大陸軍機侵入馬來西亞領空,引發緊急應對。然而,馬來西亞傾向通過外交管道表達抗議,避免軍事對抗。2024年,針對大陸對馬來西亞國營石油公司(Petronas)在南海探勘活動的抗議,首相安華·依布拉欣(Anwar Ibrahim)明確表示,探勘活動在馬來西亞領海內進行,將繼續推進,顯示其在主權問題上的堅定立場。

馬來西亞的中立外交並非完全消極。1971年加入非同盟運動(NAM)及主導東南亞和平、自由與中立地帶(ZOPFAN)宣言,顯示其在冷戰時期即尋求獨立於美蘇陣營之外。這種中立路線延續至今,使馬來西亞在南海問題上避免選邊站隊,同時與大陸、美國及其他東協國家保持合作。

經濟實利與地緣平衡

經濟利益是馬來西亞南海政策的關鍵考量。作為出口導向型經濟體,馬來西亞2024年出口額佔GDP的58.7%,顯示其對外貿的高度依賴。南海作為全球重要航道,攸關馬來西亞的貿易命脈。同時,南海的油氣資源對其能源安全至關重要。因此,馬來西亞在維護主權的同時,力求避免與大陸等大國的直接衝突,以確保經濟穩定。

中國大陸是馬來西亞自2009年以來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密切。例如,東海岸鐵路(ECRL)等「一帶一路」項目,成為馬來西亞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柱。然而,南海爭端為雙邊關係蒙上陰影。馬來西亞通過雙邊對話機制,如2024年10月與大陸舉行的首次海上問題對話,尋求緩解緊張局勢,顯示其在經濟與主權間的平衡策略。

同時,馬來西亞與美國的經濟與安全合作也不容忽視。2024年,微軟、谷歌等美國科技巨頭宣布對馬來西亞的大規模投資,顯示其作為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美國還是馬來西亞重要的出口市場,2024年出口額甚至超越大陸,成為第二大出口目的地。這種多邊平衡使馬來西亞能在強權競爭中保持靈活性。

馬來西亞的BRICS夥伴國身份進一步凸顯其經濟導向外交。2024年10月正式加入BRICS,馬來西亞並非意圖對抗西方,而是希望通過與新興經濟體的合作,擴大貿易與投資機會。BRICS的「去美元化」政策也與馬來西亞減少對美元依賴的目標相符,顯示其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務實選擇。

東協框架下的溫和應對

東協是馬來西亞處理南海問題的核心平台。作為2025年東協輪值主席國,馬來西亞積極推動《南海行為準則》(COC)的談判進程,試圖為區域爭端提供多邊解決方案。自2002年《南海各方行為宣言》(DOC)簽署以來,COC談判進展緩慢,但馬來西亞強調通過對話與合作緩解緊張局勢,顯示其對多邊主義的承諾。

馬來西亞在東協內部的角色並非領導者,而是協調者與調解者。2015年東協峰會上,馬來西亞時任外長阿尼法(Anifah Aman)呼籲東協發出「正確信號」,避免對抗性結果。2025年,馬來西亞計劃舉辦東協與大陸、波斯灣合作理事會的聯合峰會,顯示其在區域合作中的積極角色。這種溫和策略有助於緩解東協內部在南海問題上的分歧,同時避免與中國大陸直接對抗。

然而,馬來西亞的溫和立場也面臨挑戰。部分東協國家,如菲律賓與越南,對大陸採取較強硬態度,可能使馬來西亞的中立路線受到壓力。此外,東協內部對COC的期望分歧,增加了談判複雜性。馬來西亞需在維持東協團結與推進自身利益間尋找平衡。

安全挑戰與國防現代化

南海的緊張局勢促使馬來西亞加強國防能力,以保護其專屬經濟區。2013年,馬來西亞宣布建立海軍陸戰隊並在南海設立海軍基地,顯示其對主權保護的重視。2024年,馬來西亞海軍展示新型護衛艦,進一步提升海上防禦能力。然而,與大陸的軍事差距使其更傾向於外交解決,而非軍事對抗。

馬來西亞的安全政策也體現其平衡策略。長期以來,其空軍同時採購美國與俄羅斯戰機,顯示不依賴單一大國的軍事合作模式。與美國的聯合軍演及情報共享增強了其安全保障,但馬來西亞明確拒絕參與針對中國大陸的軍事聯盟,保持中立立場。

面對大陸在南海的海洋調查船與軍機活動,馬來西亞通過外交抗議與國際法依據應對。2019年向聯合國大陸架界限委員會提交的聯合聲明,及對2016年仲裁結果的支持,顯示其以國際法為基礎捍衛權益的努力。然而,這些行動均以低調方式進行,避免刺激大陸。

馬來西亞在南海問題中的策略可概括為「避免衝突,溫和應對」。通過中立外交、經濟實利優先及東協多邊框架,馬來西亞在強權競爭中尋求平衡,維護主權與經濟利益。這種策略不僅有助於穩定區域局勢,更為台灣在面對類似地緣政治挑戰時提供借鏡,特別是在平衡經濟合作與主權立場上的務實做法。展望未來,馬來西亞需繼續靈活應對,確保在複雜的南海局勢中實現和平與繁榮的雙贏局面,台灣亦可從中汲取靈感,探索適合自身的平衡之道。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