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今天(1日)宣布台美關稅20%,產業一片哀嚎聲。工業總會提出三大呼籲,盼政府穩定匯率、提供轉型補助;商總理事長許舒博說,不排除會有產業外移等狀況,提醒中央務必持續談判,來爭取更好的結果。
工總表示,關稅調幅雖屬中等水平,但仍略高於東南亞國家,更明顯高於日韓,使出口將面臨不小挑戰,尤其是半導體、資通訊、機械、汽車零組件與車用電子等重點產業受關稅影響最為明顯。
中小企業承受負擔不容忽視
工總表示,20%關稅將削弱台灣產品價格競爭力,對訂單產生影響,並使供應鏈調整的壓力加劇。整體而言,全球經貿競爭加劇與區域貨幣政治變局,使得產業環境更為嚴峻,尤其中小企業所承受的負擔不容忽視。
工總指出,在區域比較上,日本、韓國已獲得與美方完成的雙邊協議,稅率平均約15%,給予日商相對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東南亞國家中,印尼採用19%稅率,未來將繼續吸引國際產業設廠擴展;越南以20%稅率與台灣同級,但其低廉勞動力成本及積極政策支持,讓越南在全球供應鏈調整中仍極具吸引力。
工總表示,菲律賓則在單向開放政策架構下,對美國商品全面零關稅,反觀菲出口美國則維持19%關稅,此一不對稱現象進一步鞏固美方在菲律賓的供應及銷售體系。至於美方與中國大陸及印度的談判尚未公布結果,其結果將會牽動全球供應鏈布局,仍需密切關注。
工總認為,我國20%的關稅水平置於區域中段,雖非最不利,但已明顯感受到來自競爭對手的壓力。未來在全球訂單爭奪、新廠設置及供應鏈調整決策中,企業能否維持在美市占率,不僅仰賴自身競爭力,更取決於政府及相關部門能否有效提供產業發展支援,協助企業提升整體競爭地位。
第232條款讓高科技業面臨挑戰
工總也說,除了關稅政策,近期美國商務部啟動「貿易擴張法」第232條款,針對半導體、ICT設備及高科技零組件展開國安性調查。該調查將評斷外國產品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代表台灣高科技業未來面臨不僅關稅調整,更有可能被賦予更多出口限制、進口監控與非關稅障礙等挑戰。
工總認為,台灣的代表性企業,如台積電,以及涵蓋AI晶片、電子零組件的完整供應鏈體系,均是美國產業鏈重要節點,若美方以國安考量實施限制,不僅將影響採購結構,亦可能重塑全球訂單分配,增加我國產業鏈斷裂的風險。
面對此情勢,工總表示,政府應積極領導產業界成立跨部會應變團隊,密切監控政策變動,並強化與美國主管機關的溝通協作,藉彙整敏感品項清單與政策分析,請政府致力爭取台灣高技術項目獲得適當評估與保護,確保核心產品與技術得以持續對外出口與國際布局。
匯率+關稅 導致接單遲緩或取消
近年來新台幣持續升值,今年多次突破1美元兌29元,升幅顯著高於區域主要競爭貨幣如日圓與韓元。工總表示,匯率升值雖對進口成本有利,但對以出口為主的製造業尤具挑戰性,台灣多數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在薄利多銷的市場中,每升值1%,毛利平均縮減約0.4%至0.6%。匯率與關稅雙重壓力,使得部分產業已感受到接單遲緩乃至取消的影響。
針對此狀況,工總也說,政府宜持續加強中央銀行與產業界的溝通,積極調節匯率市場,力求維持合理且穩定的匯率環境。同時,也擴展產業對匯率風險管理工具的推廣與教育,特別是協助中小企業利用期貨與衍生性金融產品提升避險能力。此外,金融監理機構持續檢討相關政策規範,以期降低企業面臨匯兌風險的障礙,增強整體抗壓實力。
面對美國20%關稅決定帶來的挑戰,工總表示,建議政府提供出口轉型補助與營運貸款,同時協助業者強化美國地區倉儲、交付、售後服務機制,提升回應能力,減緩短期衝擊,於此同時,也應強化違規轉運之出口管理,避免輸美產遭課40%關稅或受池魚之殃。
工總表示,未來我國產業競爭力提升仍需政府持續支持,協助企業深化技術創新、提升產品附加價值,並優化供應鏈管理與國際合作,強化跨部門合作,協助產業穩定發展並促進長遠發展。
面對新台幣升值風險及全球製造鏈重組,工總也說,希望政府能在穩定匯率及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方面扮演積極角色,為企業提供必要支持。針對台灣企業於東南亞多點佈局的策略,希望政府秉持既強化本地高附加價值產業核心、又合理推動海外產能擴展的雙管齊下方針,力求提升整體產業韌性與競爭優勢。
由於,當前公布的屬於架構性的協議,許多議題如非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經濟安全議題,以及投資採購等台美經貿合作相關議題尚須後續與美方持續談判,工總期許談判團隊謹守原則,維護產業利益。
許舒博:是否「根留台灣」大家要思考
商總許舒博則說,不排除會有產業外移等狀況,提醒中央務必持續談判,來爭取更好的結果。
許舒博分析,這個結果只能說是60分,但是要補考。包括賴總統、行政院,都講這是一個「暫時性的關稅」;希望在將來的談判裡,能夠再調降,他對20%是不滿意的。
許舒博說,這個結果不見得完全是景氣寒冬,台灣人很厲害,只要有規範,自己會去找出路:「只不過是不是全部都根留台灣,這是大家要去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