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車/台灣研究學會特約研究員
正當台灣內部為南部水災無力協助災民、超收稅徵5000多億卻不願普發一萬、花10億搞大罷免結果大失敗時,卻傳出台灣已經承諾要捐款給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屯懇區,為以色列定居居民提供醫療援助。台灣要金錢援助被認定是非法占領巴勒斯坦領土、在加薩地區正在進行種族滅絕的以色列,消息被外媒大幅度報導後,引起國人普遍質疑:民進黨政府有錢資助聲名狼藉的以色列,卻沒有錢救助自己的災民及幫助社會窮苦大眾,賴政府到底在想什麼?這個政府的領導人是不是腦子進水了?
到底有沒有捐錢給以色列屯墾區 政府應坦誠說明
外交部在捐款以色列事件曝光引起外界質疑後,仍然硬拗、狡辯說:
第一,本捐款案是人道救助,沒有違反國際法;第二,本案還沒有定案,我國駐台拉維夫大使李雅萍7月訪問以色列的西岸屯墾區的沙阿爾·賓雅明(Sha'ar Binyamin),只是單純應以色列今年五月國會議員來訪的回訪。
外交部的這種回應更啟人疑竇,其中有諸多疑點,外交部應更進一步主動說明:
第一,今年4月,以色列國會議員訪華團來台灣,副總統蕭美琴接見他們。府方事後發布了新聞稿,謂雙方將在「教育、科技及經貿等領域深化合作」。是否當時就有談到此筆捐款?府方及外交部,如今面對國際人權組織批評此筆捐款,推託說還在討論,沒有定案。如果4月台、以雙方沒談好了,到現在都經過3個月時間,怎麼可能沒有定案?
第二,台灣駐台拉維夫大使李雅萍在7月回訪約旦河西岸,《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在7月20日做了詳細的評論報導,同時還附了2張照片,其中比較特別的一張,是李大使到西岸屯懇區和接待的議長Israel Ganz的合照,Ganz是賓雅明地區議會及Yesha 議會的議長(Chairman of the Binyamin Regional Council and the Yesha Council)。有趣的是該張照片就是一張「開工動土」的照片,相片中的李大使和Ganz各自握著一塊石板上,鏟著灰水泥土的小尖鐵鏟的留影。
不只有照片為證,連捐款所要達成的項目都有,在《南華早報》的這篇報導中更明言「這筆捐款將用於資助位於耶路撒冷北部沙爾本雅明的納納西醫療中心。」如果《南華早報》所言為假,總統府或外交部就應去函請其更正,外交部長也應該出來說明,但賴政府到目前沒有這麽回應,可見其中有蹊蹺!
第三,捐款的當事國、代表前往西岸的人、捐款目標醫學中心的破土照,看起來此捐錢案似乎已經「生米煮成熟飯」。更有力的佐證是連我國外交部也𨍭載過其專文的《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在7月26日這一期刋登了Chiu E-Ling的文章,文章一開頭就說「台灣駐以色列代表處捐贈了1590萬新台幣(約合50萬美元)」,這會兒連捐錢的總數目都有了,而且該文還明言連「捐贈儀式」都已經舉辦了。當然,如果該文在造謠,台灣政府更應去函請該雜誌更正,並要作者撤銷這些文字並道歉。如果這個報導為真,外交部或總統府還要扯謊,請立委去查一下外交部對外捐錢的帳,真相應該容易大白。
捐款給屯墾區挑釁國際法 台灣得不償失
外交部捐款給以色列進行人道醫療救援,所以引起外媒及國際人道組織抨擊,主要是因為以色列占領的約旦河西岸及加薩走廊,是聯合國安理會及國際法院都認定「占領」是非法的。而國際上要幫助這些以國非法占領區的難民(當然絕大多數是巴勒斯坦人),都是透過國際救援組織,更不會和非法占領的以國屯墾區的社區組織直接打交道。一方面除了有違國際法外,另一方面也違反各國包括歐洲強國英法德等國的共識:不與屯墾區有經貿來往或金錢融資。所以外媒認為如果賴政府目的是為了突破外交困境,根本得不償失,不僅得罪歐洲國家,也得罪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國家。而台、以關係也不會有任何外交上正式突破,因以色列至今仍固守「一中政策」。如果,直接捐款給以色列為真,賴總統和林佳龍部長真的是腦袋瓜子進水了,國安及外交部門也嚴重失職!
為今之計,如果對以國已有承諾,不得已只有撤回。若真要幫助以國屯墾區居民,不妨改捐給國際人道組織指定此用途;但相對地,對受苦受難的巴勒斯坦人也需給予對等的援助。不過,話說回來其實與其在對外關係上撒錢,更優先需要幫助的,還是台灣內部急需即時救助的天災災民,還有受美國關稅影響後,被迫關廠的無薪假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