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現代特洛伊木馬:烏克蘭「蜘蛛網」的密技剖析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6月1日深夜,烏克蘭保安廳(SBU)發動代號「蜘蛛網」(Operation “Spiders’ Web”)的無人機攻擊,摧毀俄羅斯多處空軍基地,41架軍機化為廢墟,損失總額達70億美元,相當於俄空軍34%的戰略轟炸能力。此行動以技術複雜性與遠程作戰能力引發全球矚目,被北約將領皮埃爾•旺迪埃(Pierre Vandier)譽為「現代特洛伊木馬」。本文從技術層面剖析「蜘蛛網」行動如何結合資訊通信技術(ICT)與人工智慧(AI),實現遠程精準打擊,並探討其對未來戰爭的影響。

「蜘蛛網」行動猶如一場精密的棋局,攻擊範圍橫跨1800至4500公里,觸及俄羅斯穆爾曼斯克州及伊爾庫茨克州等深遠基地,粉碎俄方「安全聖域」的認知。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透露,行動籌備耗時一年半,展現周密規劃。

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的秘密設施中,117架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悄然組裝,藏於木製貨櫃的隱秘夾層。這些貨櫃由不知情的俄羅斯司機運至目標基地5至10公里範圍,宛如特洛伊木馬潛入敵營。當夜幕降臨,貨櫃頂蓋遠程開啟,無人機如幽靈般升空,精準鎖定俄軍機的燃料槽與電子控制部,顯示高度目標識別能力。

此模式以低成本技術挑戰傳統軍事強權,重創俄軍並重新定義現代戰爭範疇,促使各國重新審視無人機戰術的潛力與風險。

在基輔的指揮中心,螢幕上閃爍著來自俄羅斯境內4G/LTE網路的即時影像。無人機搭載網路攝影機與數據機,通過預裝SIM卡,將畫面傳回操作員手中。每位操作員專注控制一架無人機,確保精準導航。控制信號巧妙嵌入民用數據流量,規避俄方探測,貨櫃開閉與自爆亦透過此網路完成。

無人機採用開源自動駕駛軟件ArduPilot,具備推測導航功能,無需依賴易受干擾的GPS。ArduPilot的「飛行穩定」與「故障保護」功能,讓無人機在信號中斷時沿預設路徑飛行,穩如磐石。此技術免除在俄境內部署操作員的風險,展現技術整合的巧妙。

ArduPilot的開源性允許烏克蘭靈活調整軟件,適應作戰需求。這種利用民用基礎設施的低成本遠程作戰模式,堪稱技術創新的典範。

行動使用烏克蘭First Contact公司研發的OSA型FPV無人機,最大酬載3.3公斤,飛行時間15分鐘,時速可達150公里。其堅固封閉結構抵禦俄羅斯嚴寒與顛簸道路,底部藏有含燒夷劑的成形炸藥,專為摧毀飛機脆弱部位設計。公開影像顯示,無人機如外科手術般精確降落在Tu-22M3的燃料槽,引發熊熊烈焰。

OSA搭載Raspberry Pi小型電腦(約85×56毫米,重50克),整合AI算法,實現「最後一哩」自主導航。當信號受俄軍電波干擾或延遲時,無人機切換至AI模式,沿預設路徑攻擊目標。AI訓練數據來自波爾塔瓦軍事博物館的數百張舊蘇聯飛機影像,涵蓋Tu-95MS、Tu-22M3、Tu-160等機型。2024年7月,《Crash Report》報導,烏克蘭情報人員利用這些影像,針對飛機燃料槽與電子控制部等脆弱部位進行AI模型訓練,確保精準識別。

AI訓練過程分為多階段。首先,選擇適合的AI算法與架構,聚焦圖像識別與目標追蹤。接著,整理博物館影像數據,清理雜訊並轉換為AI可讀格式。訓練階段通過多次迭代(epoch),反覆微調模型以降低誤差,提升精度。最後,驗證階段模擬不同角度、照明與氣象條件,測試模型在陌生環境中的表現。SBU自2024年初即開始此工作,確保AI能在複雜戰場環境下自主鎖定目標。

2023年5月,SBU利用海上無人艇「Sea Baby」搭載FPV無人機,突襲克里米亞俄軍機場,測試AI在遠程操控與惡劣環境下的穩定性。此經驗驗證了AI終端導引的可行性,為「蜘蛛網」行動奠定技術基石。First Contact公司執行長瓦列里•博羅維克(Valerii Borovyl)曾於2024年1月向《Defense Express》表示,OSA的AI系統已完成開發,具備目標追蹤與自主選擇能力,顯示技術成熟度。

行動當晚,強風呼嘯,俄軍電波干擾籠罩戰場。以伊爾庫茨克貝拉亞基地為例,無人機從6公里外的貨櫃起飛,耗時6分鐘抵達,時速僅60公里,受風力與3.3公斤酬載拖累。電池續航僅15分鐘,留給攻擊的時間不足9分鐘,操作員在基輔的螢幕前屏息以待。

AI終端導引成為破局關鍵。SBU提前一年訓練AI模型,操作員僅需初始導航,AI接管最後階段,確保精準命中。無人機逐一起飛,避免網路頻寬過載,穩定通信。AI不僅克服通信延遲,還能根據預訓練數據識別目標輪廓,即使在夜間或惡劣氣候下仍保持高命中率。

行動費用效益驚人,數千美元的無人機造成數億美元損失。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防空系統的無人機攻擊,據報借鑑烏克蘭技術,顯示此模式正被複製,影響全球軍事戰略。

「蜘蛛網」行動以4G/LTE網路、ArduPilot軟件與AI技術的整合,實現遠程精準打擊,堪稱現代戰爭典範。其成功重創俄羅斯空軍,揭示低成本技術如何顛覆軍事平衡。從烏克蘭到以色列的類似行動,顯示此模式正成為國家與非國家行為者的戰略工具。ArduPilot開發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感嘆其軟件被用於摧毀俄軍戰力,凸顯技術的雙刃劍特性。全球網路的普及,使小型無人機成為潛在破壞工具,挑戰國際安全格局,促使各國重新思考防禦策略與技術倫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