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政府2025財年國防預算中,太空作戰領域成為投資重點,其中投入最大的「構築低軌衛星星座」項目,被視為日本版「星鏈」,項目編列資金2833億日元,約占防衛預算總額的3.25%。
自2023年起,日本自衛隊開始試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提供的「星鏈」高速通信服務,分別在陸、海、空自衛隊開展全面的技術驗證。這一系列驗證不僅涵蓋「星鏈」終端在艦船、車輛、飛機等不同作戰平台上的適應性安裝,更通過全環境壓力測試,重點考察其在電磁干擾、網路攻擊、氣象突變等複雜戰場條件下的可靠性表現。
日本防衛省發布的報告指出,驗證結果確認「星鏈」等商業低軌衛星在軍事應用中的巨大潛力。海上自衛隊的艦船已開始正式裝備「星鏈」終端,以改善遠洋航行期間的通信條件。
西方媒體也曾報導,日本展示其陸上自衛隊HVGP高超音速滑翔飛彈(島嶼防禦滑翔飛彈)的相關新聞,這種速度超過5馬赫的新型飛彈即將進行實戰部署,以抵消大陸目前的航母優勢。西方媒體報導,東京已開始在九州和北海道部署首批配備HVGP高超音速滑翔飛彈部隊。
第一階段到2026年,將配備射程為500-900公里的HVGP Block 1飛彈。進一步改良飛彈的計畫在2030年代進行,將部署升級後射程為2000公里和3000公里的HVGP Block 2A和Block 2B飛彈,不但能夠打擊在遠洋作戰的大陸航母戰鬥群,還能夠直接威脅中國大陸本土目標。
在6月的「富士2025實彈演習」中,日本在靜岡縣東富士訓練區正式公布新的HVGP高超音速飛彈系統,該系統是為日本陸上自衛隊研發的。從官方活動圖片中可以看到,雙聯裝飛彈發射裝置猶如2個大「油桶」,安裝在8輪TEL(運輸、架設和發射)車上,為系統提供全機動能力。
日本還增加太空軍事潛力,特別是「准天頂衛星系統」(QZSS)正在進行現代化改造,確保數據的連續傳輸,以提高高超音速飛彈的打擊準確性。這種飛彈也是日本自衛隊服役的第一種彈道飛彈,未來將部署九州、北海道兩地,主要應對中國東海方向的中國海軍和海參崴方向的俄羅斯太平洋艦隊。
2026年前將部署的射程為500-900公里的HVGP Block 1飛彈還只是屬於戰術級別,所謂「性能向上型」將採用滑翔體彈頭,射程達到2000-3000公里,距離可以直接打到上海、北京,已具備戰略意義。日本過去的飛彈研發主要基於「專守防衛」原則,近年來日本還部署一系列對陸攻擊巡弋飛彈等長程飛彈。
根據日本防衛省2024年發布的計畫,將主要包括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和光學成像衛星,前者具備全天候、全天時對地觀測能力,能夠穿透雲層識別和監視地面及海面目標,提供高分辨率的地面圖像情報,預計將從2025財年開始發射衛星,到2027財年形成初步的作戰能力。
日本自衛隊通過引入美國「星鏈」或構建自主低軌衛星星座,可形成一個多層次、高韌性的通訊網路,顯著提升抗干擾和抗摧毀能力。日本正在大力強化西南諸島等偏遠地區的軍事部署,利用低軌衛星,可為部署在這些地區的防衛力量提供高帶寬通信保障,確保指揮控制網路的暢通。日本版「星鏈」如能建成,將使日本在天基作戰能力上突破。構建具備「天基打擊鏈」的衛星網路,將進一步模糊日本「專守防衛」原則的邊界,加快日本軍事鬆綁、邁向軍事大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