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尼亞總統大選第二輪投票18日落幕,原在首輪落後的親歐盟中間派、布加勒斯特市長丹(Nicușor Dan)最終以8個百分點差距,逆轉擊敗極右民粹派對手西蒙(George Simion),當選羅馬尼亞新任總統。原先自行宣布勝選的西蒙,見大勢已去後於19日凌晨承認敗選。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截至19日凌晨1時50分為止,羅馬尼亞全國99.8%投票所完成計票,丹以53.8%得票率勝出,西蒙則為46.2%。本次投票率高達65%,創1996年以來新高。
現年55歲的丹對支持群眾表示:「選舉不是關乎政治人物,而是關乎整個社會。今天獲勝的是想要深刻改革的一群人。」他也對落敗的一群選民表達理解與承諾,將推動反貪腐與法治改革。他說:「我們的責任是為了一個羅馬尼亞奮鬥,而不是分裂成兩個。」
丹出身數學界,形象理性溫和,作風與其語不驚人死不休的38歲對手西蒙截然不同。西蒙領導極右政黨「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Alianța pentru Unirea Românilor,AUR),強烈效仿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主張停止援助烏克蘭。
西蒙早在投票進行期間就開始質疑正當性。雖然出口民調與初步開票顯示落後,他仍在18日晚間自行宣布當選。不過數小時後,他即在臉書發布影片向丹道賀,稱「這是羅馬尼亞人民的選擇」。
這次敗選對西蒙而言是重大挫敗。他在最後一周行程幾乎都在歐洲各地拉票,並曾預言自己將「壓倒性勝出」。正式承認敗選後,他感謝500萬名支持者,並呼籲他們持續參與公共事務:「即使此刻失敗的苦澀難以吞嚥,我們也要堅持到底。」
當丹在深夜記者會上得知西蒙已承認敗選時,顯得驚訝又鬆了一口氣。他說:「這是個意外的好消息。」並呼籲西蒙的支持者加入團結的行列。
丹在首輪僅獲21%選票,遠低於西蒙將近兩倍的支持率,這次逆轉勝部分歸因於高投票率。許多羅馬尼亞人選擇走上投票所,試圖阻止國家偏離北約、歐盟與支持烏克蘭的立場。
西蒙質疑大選的作法讓人聯想到川普在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後拒絕承認敗選的態度。據羅馬尼亞當地媒體報導,西蒙所屬政黨曾於當晚10時30分向支持者發送簡訊稱「若舞弊持續,就抗議」,甚至預告19日將發動全國性示威。但隨著得票差距過大,西蒙最終只能收回指控,暫時緩解了外界對羅馬尼亞政局動盪的疑慮。
丹坦言,勝選並不代表羅馬尼亞社會的深層問題已獲解決:「這種社會張力恐怕還會持續數月甚至數年。」
這場大選源於去年12月爆發的憲政危機。當時憲法法院因疑似俄羅斯介入,裁定原定總統選舉無效。當時聲勢最高者為極右、親俄立場鮮明的喬治斯庫(Călin Georgescu),他質疑北約、反對援助烏克蘭。後來喬治斯庫遭禁止參選,極右領袖西蒙則公開支持他,並承諾若當選將任命其為總理。此次選舉結果顯示,多數羅馬尼亞選民明確拒絕極右路線與向莫斯科靠攏的主張。
丹當選後,大批支持者湧上布加勒斯特街頭,警方組成人牆護送微笑的他穿越人群返回競選總部,沿路民眾高喊其名,揮舞羅馬尼亞與歐盟旗幟。
一名教師阿麗娜表示,長子原本因首輪極右候選人領先,打算從荷蘭轉赴愛爾蘭升學,如今已決定回羅馬尼亞攻讀碩士,「丹的勝選讓我們看到希望仍在」。
21歲政治系學生希雷納特則說:「過去幾周看到社會嚴重分裂與人身攻擊,令人難過,包括攻擊丹的家庭與私人關係。我希望他能打造一個更包容、有理解與平衡的羅馬尼亞。」
丹表示,他將與國會中4個親西方政黨以及少數民族代表協商,籌組多數執政聯盟,預估談判將持續數周。
目前羅馬尼亞面臨歐盟最高的預算赤字,在各大信用評等機構中,其主權信評距離「垃圾級」僅差一級。分析人士警告,無論誰當選,下一任總統都將面臨艱鉅挑戰,必須迅速任命新總理、推動關鍵改革,以避免喪失投資等級評等及歐盟資金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