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快評】賴清德再提「非紅供應鏈」 不知今夕何夕

總統賴清德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重申盼與民主國家組「非紅供應鏈」、「民主供應鏈」。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總統賴清德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重申盼與民主國家組「非紅供應鏈」、「民主供應鏈」。圖/取自總統府官網

梅花新聞網編輯部

總統賴清德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再提到利用台灣半導體優勢,聯結民主國家,打造排除中國的「非紅供應鏈」,確保自由貿易與世界繁榮。但在印巴交火展示中共軍力不可小覬、中美關稅戰峰迴路轉之際,拿2020年拜登理念,對付川普當道的世界,令人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恐對國際局勢存嚴重誤判。

「非紅供應鏈」源於2018年美中貿易戰,川普首任時期拿關稅與技術禁令,試圖將中國排除在關鍵供應鏈之外。2020年,美、台、日、歐盟在台北舉辦供應鏈重組論壇,標誌理念的具體化。拜登上台後,延續了這一策略,強調「民主同盟」,推《晶片與科學法案》補貼半導體在美生產。然5年過去,全球局勢已天翻地覆。

首先,川普年初回歸白宮後明確拋棄拜登的「民主同盟」,轉而追求「美國優先」單邊主義。對等關稅政策席捲全球,亞洲國家無不面臨壓力,台灣半導體龍頭台積電因承壓不了被迫投資3000億美元。川普出了本書《談判的藝術》,談的就是如何拉高要價、極限施壓,最後輕輕放下,讓對俯首稱臣。深諳厚黑學的川普如何可能多邊合作?賴清德的「民主供應鏈」顯然難獲華府青睞。

其次,賴清德似見不到亞洲區域整合正加速,與「非紅供應鏈」背道而馳。5月初,東協與中日韓(十加三)財長會議在米蘭發表聯合聲明,警告美國保護主義導致經濟分裂,呼籲深化區域合作。大陸財長藍佛安更宣布向東協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捐款400萬美元,鞏固區域影響力。同月底,中日韓經貿部長會議時隔5年重啟,三國承諾加快自貿協定談判,強化供應鏈合作。這些舉措表明,亞洲國家正以開放包容對抗保護主義,賴清德「去中國化」提議顯得格格不入。

更令人側目的是北京的合縱連橫,積極擴展全球影響力。就在今天(13日),中國-拉美和加勒比國家論壇第四屆部長會議在北京召開,習近平親自出席,提出科技、經貿、人工智慧等合作倡議,深化「一帶一路」布局。中國不僅穩住亞洲盟友,還拉攏全球南方,與賴清德上台後展現的「孤立中國」背道而馳。

再說,中國半導體產業雖受制美國禁制,但並未停滯。近五年來,中國投入數千億美元發展自主技術,中芯國際等企業在低階製程穩步推進,尋求非美技術來源;華為被美國禁了數年,卻展現無比優越突破能力。「非紅供應鏈」設想以技術封鎖癱瘓中國,卻低估其韌性與全球市場的複雜性。

回顧2020年,「非紅供應鏈」確因疫情與貿易戰應運而生,台積電在美日設廠、台灣與亞利桑那州無人機合作等,都曾讓這概念看似可行。然五年後,全球供應鏈已適應新常態,成本、效率與市場需求重新主導決策。身為總統,賴清德卻未能洞悉國際進展,執迷過時的排他策略,不僅無助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全球布局,更恐讓台灣在區域整合浪潮中邊緣化。

國際社會需要的是開放合作而非封閉對抗,賴清德無視川普的單邊主義、亞洲的團結呼聲及中國全球布局,再提「非紅供應鏈」論調,注定難獲回響。作為台灣領導人,應以務實策略融入區域合作,才能為台灣爭取更大空間,為台灣經濟可持續發展加分,否則徒留國際笑柄。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