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賴清德就職即將滿1年,新國會智庫今天(13日)除了公布台灣5位民選總統各項表現民調,也發表3項時事民調,結果發現,高達66.3%民眾不認同賴清德公開呼籲「大罷免」,45.1%民眾認為檢調大規模搜索在野黨部是政治清算。學者憂心,台灣民眾的統獨認同似乎已有「超過對憲政民主認同」的趨勢。
新國會智庫今日發表3項時事民調,第一個問題是:「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全球貿易戰加劇,台灣也受到極大衝擊,有人認為,執政黨應把心力用在應對經濟海嘯,停止投入大罷免」,調查發現,有55.3%民眾認同此時執政黨應停止投入大罷免(34.2%非常同意,21.1%還算同意),30.1%的人不同意(15.3%不太同意,14.8%非常不同意),另有14.5%的人無意見或未回答。
第二個問題是:「賴清德總統呼籲民進黨公職人員積極應對罷免行動,針對在野黨立委發動罷免,引發社會對是否可能加劇政治對立的關注」,總統賴清德適不適合公開支持或呼籲罷免行動?民眾對此多持反對意見,有66.3%民眾認為此舉不適合,僅17.2%覺得適合,另有16.6%的人無意見或未回答。
最後一個問題是:近期檢調因罷免連署大規模搜索在野黨黨部、羈押在野黨人士。調查發現,只有35.5%民眾認為檢調的作法是依法偵辦,45.1%的人覺得此舉是政治清算,另有19.4%的人無意見或未回答。
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賴祥蔚表示,一般在看民調,會先看各項數據是否公正透明,包括連電話拒絕率都應該揭露。新國會智庫這份民調是有做到的。
關於民調結果,賴祥蔚表示,有幾個數據讓他特別憂心。通常政治性議題,不同政黨支持者有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例如大罷免有八成在野支持者是反對的。但如果參照其他題目,例如檢調去搜索在野黨部,這是否適當?這個題目是中性的,但受訪者還是呈現明顯政治立場,交叉比對會分析,民進黨支持者多認為這是司法偵查,而不是政治清算。
賴祥蔚說,跟司法相關的議題,應該是證據說話,但民調結果顯示,顯然民眾的「立場優先於證據」,這種現象令人憂心。
賴祥蔚表示,我國《憲法》是五權分立,不過近年來比較常常談的是三權制衡,也就是立法權、司法權要牽制行政權,這是憲政民主的核心精神。但過去這幾年只要立法權牽制行政權,就被認為是搗蛋,這意味著台灣民眾的統獨認同已經超過對憲政民主的偏好。這不能不讓人警惕,畢竟政治是一時的,憲政才是永久的。
本次調查是由新國會智庫委託聯合行銷研究股份有限公司,於5月5日至8日調查。針對全國22縣市年滿20歲民眾,以電腦輔助電話訪問系統電話調查,採用全國住宅及手機雙電話底冊為母體作尾數隨機抽樣。共計完成訪問1070位有效樣本,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在±3.0個百分點以內。本次調查也依照全國22縣市20歲以上性別、年齡及縣市人口結構比例加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