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籲民主國家共構「非紅供應鏈」 對抗中國經濟脅迫

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媒體訪問表示,要打造「非紅供應鏈」對抗中國經濟脅迫。圖/中央社
總統賴清德日前接受日本媒體訪問表示,要打造「非紅供應鏈」對抗中國經濟脅迫。圖/中央社

《日本經濟新聞》13日刊出賴清德總統專訪,這是他今年首度接受外媒訪問。賴清德在專訪中呼籲民主國家攜手合作,建立不含中國的「非紅供應鏈」,共同對抗中國長期以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與經濟脅迫,他並呼籲日本應在變動迅速的印太局勢中扮演領導角色。

賴總統表示,雖然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高關稅政策曾對各國造成壓力,但這也反映出一項核心價值選擇,即民主國家應共同打造更具韌性的供應鏈。他認為,過去由美國及西方主導的自由經濟體系,曾為全球帶來繁榮與穩定,但中國卻長期未遵守這套規則。

他指出,中國透過抄襲技術、侵犯智慧財產權、大量補貼出口企業等手段,實施不公平貿易與傾銷行為,對國際市場秩序造成重大衝擊。賴總統警告:「若這種情況持續,民主社會苦心經營的經濟成果與社會穩定恐將瓦解。」

為因應此一挑戰,賴清德提出「全球半導體民主供應鏈夥伴倡議」,期望透過台灣在製造與半導體領域的優勢,與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家合作,確保全球科技產業免受中國經濟脅迫。他強調:「日本有材料與設備技術,美國擁有設計與行銷能力,台灣專精製造,荷蘭則在設備領域表現突出,這些民主夥伴若能整合優勢,將能共同對抗中國供應鏈的壟斷力量。」賴總統還表示,台灣很希望與日本洽簽經濟夥伴協定(EPA),讓雙方經貿可以更加密切。

針對兩岸關係,賴清德強調中國從未放棄併吞台灣的野心,目前台灣正面臨加劇的政治、軍事與統戰滲透壓力。他指出,中國對台灣構成五大國安威脅,包括:挑戰主權、滲透國軍、混淆國族認同、透過交流進行統戰、以及以「融合發展」吸引台商與青年回流。

為此,賴總統提出17項因應策略,其中之一是推動恢復軍事審判制度,以遏止軍隊遭中國滲透的風險。他強調:「這代表我們面對中國顛覆行為的決心。」賴清德總統視察部隊。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賴清德總統視察部隊。圖/取自國防部發言人臉書

賴清德堅稱,台灣「必須展現威懾力,防止中國做出錯誤判斷」。同時他承諾「只要中國對台灣一視同仁、以尊嚴相待,台灣願意與中國開展交流合作,謀求兩岸和平、共同繁榮」。

對於民進黨在立法院為少數黨的問題,賴清德表示,民進黨與在野黨基於身份認同的差異,對台灣的方向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台灣的情況更加嚴峻」。賴清德也提到「大罷免」,他指責反對黨阻礙加強國家安全對抗中國的進程,在國會投票否決或凍結政府的關鍵預算和國防預算,於是律師、學者和民眾推動聲勢浩大的罷免運動。

在國際合作方面,賴總統呼籲日本與台灣啟動雙邊貿易協定談判,並支持台灣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他認為,面對中國壓力,民主國家應透過制度化經濟合作來強化彼此聯繫,共築抗壓能力。

針對美國近期擬對台灣商品課徵新關稅的消息,賴清德坦言,對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經濟而言是一項重大挑戰,但他強調政府不會選擇對抗美方,而是希望透過談判降低貿易摩擦。

他表示,台灣願意擴大對美投資、降低貿易障礙並嚴打「洗產地」行為,期望能從「零關稅」出發,與美國展開雙邊貿易協定談判。「我們的目標是深化台美經濟融合,並以台灣的科技與資金實力協助美國重振產業、發展AI,進而推動自身產業升級。」賴總統說。

對於川普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賴總統指出,美國若實施對等關稅,將衝擊台灣產業,政府已推出930億元支持方案,另編列4,100億元特別預算,聚焦支持產業、安定就業、照顧民生及強化韌性。對於晶片關稅,他強調,台積電赴美投資是應客戶需求,與關稅無關,若美國對台課徵晶片關稅,將不利台灣半導體及資通訊產業布局美國。他指出,台灣對美出口65.4%為資通訊與電子零組件,這些是美國發展AI及再工業化所需科技產品,非一般終端商品,台灣將清楚向美方說明。此外,台灣願增加國防預算,強化自我防衛並與友邦合作,維護區域穩定。

他最後強調:「日本是強大的國家,我誠摯希望日本能在區域局勢變化中發揮領導作用。印太地區的其他民主國家也有這樣的意願。唯有團結,才能應對來自專制體制的挑戰。」

 

延伸閱讀

YT-梅花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