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第三艘航艦、採用電磁彈射的「福建號」航艦正式服役,對於台海乃至於印太地區的影響值得關注。根據分析,「福建號」航艦規格更接近美國航艦,艦載機採第四代、第五代結合使用,未來可能以海南島為母港長期部署在南海,擔任截斷台灣海上補給線任務為主。
中共解放軍海軍「福建艦」於11月5日服役,邁入「三航母時期」。解放軍海軍已經擁有三個航母戰鬥群,平時一艘航母在港進廠保養維修、一艘航母在南海訓練,另一艘航母就可以常態化在台灣東部的西太平洋維持巡弋,如果中共要武力犯台,航母戰鬥群將已在作戰位置附近就位,負責攻擊台灣東部海軍及空軍的戰力保存區。
1992年大陸曾提出一項重要的戰略理論,台灣與中共間未來選擇的戰場是「南海」,而非「台海」,藉由航母戰鬥群遂行南海之封鎖,切斷台海之運補航線,在中共有利之海域誘使台灣戰機、艦艇脫離基地作戰狀況下,一舉予以圍殲,以戰促和,迫使台灣與中共談判。
兩岸一旦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中共可迅速調集南部戰區及南沙周邊大型島礁所部署的海空兵力,伏擊或圍殲國軍遠赴太平島解危之海空兵力,進而徹底截斷南沙海上補給線迫台接受和談。
直通式甲板航母「福建艦」它比「遼寧艦」和「山東艦」規格更接近美國航母,採用電磁彈射器起飛方式,艦載機聯隊的飛機數量遠超過「遼寧艦」和「山東艦」,至少在60架以上,使用的是更先進的殲-35隱形戰鬥機上艦。
新航母將會四代機和五代機結合使用,四代機殲-15T可以攜帶大量的對空、對地、對海飛彈攻擊敵軍,將以部署在南海擔任截斷台灣海上補給線任務為主。
大陸「山東艦」參考「遼寧艦」的規格改良自製。中共研製這兩艘同型式航母的戰略考量,應是仿效冷戰時期前蘇聯的做法,戰時輪班部署在南海打造「航母堡壘」,專門護航共軍洲際彈道飛彈核潛艦的特別保護區。
中共沒有其它海域能為洲際彈道飛彈核潛艦提供更好的護航,相對於南海來說,其它海域對共軍洲際彈道飛彈核潛艦更危險,更難以保障水面下的核潛艦之安全。
以南海為基地,部署射程更遠的潛射洲際彈道飛彈核潛艦,已成為中共威懾美國介入台海軍事爭端的最佳戰略選擇,只要中共航母戰鬥群出現在己方核潛艦的巡邏區,美軍就無法使用空中反潛機和水面艦艇威脅共軍之潛射洲際彈道飛彈核潛艦。
在這種情況下,美軍若想攻擊共軍核潛艦,就必須摧毀共軍的航空母艦及其護衛各型艦艇,在中共南海三亞軍事基地周邊附近之陸基戰鬥機、陸基反艦飛彈與陸基彈道飛彈、巡弋飛彈的掩護下,勢必增加美軍發動攻擊的風險與成本效益。
第二次世界大戰美、日「中途島海戰」日本4艘航母遭到擊沉的經驗教訓——航母不宜部署在敵方陸基戰鬥機作戰半徑內,中共戰時派遣航母戰鬥群至該海域的可能性不高。
台灣東部海域之上方有美軍駐守日本的陸基飛機和各型軍艦(包含航母);右方有美軍部署於關島的陸基飛機和各型軍艦(包含航母);下方是菲律賓的蘇比克灣軍港,目前雖無美軍駐防,但雙方有協議於戰時美軍艦艇(包含航母)可以進駐該港。
中共戰時派遣航母戰鬥群至台灣東部外海作戰,將陷入美、日、台空中戰機(F-15、F-16、F-18作戰半徑約1,500至2,000公里,配備空射型魚叉反艦飛彈射程約220公里)和水上各型船艦美製新型具反艦能力的戰斧巡弋飛彈射程約1,600公里、台製新型增程雄三巡弋反艦飛彈射程四面飽和攻擊的危局。
更何況共軍若以093 B核動力攻擊潛艦在台灣東部外海水下發射攻陸巡弋飛彈或反艦飛彈,再結合大陸本土各類陸基彈道飛彈的輔助攻勢,仍然可以達成對台灣行「顛倒正面攻擊」,以及對美國行「反介入作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