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正推動更強硬的科技政策,目標是提升數位自主、降低對外科技依賴。總理梅爾茨(Friedrich Merz)表示,基於安全理由,包括中國科技巨頭華為(Huawei)在內的中國供應商將被排除在德國未來的電信網路之外。他並指出,德法將於下周的數位主權峰會上商討,如何在關鍵科技領域擺脫對美中以及大型科技公司的依賴。
綜合彭博社、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梅爾茨13日在柏林的一場商界會議上指出,只要可行,政府將以德國自製元件汰換現有設備,例如5G網路中的部分組件。他強調:「在6G網路中,我們將不允許任何來自中國的元件。」
歐洲愈來愈擔心外國科技依賴程度過高,從亞洲半導體到美國的人工智慧(AI)與雲端基礎設施,在貿易與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下,供應鏈風險備受關注。德國去年已要求電信業者拆除核心網路中的華為設備,理由是國安風險。彭博社上月報導,柏林正考慮動用公共資金協助德國電信(Deutsche Telekom AG)等業者汰換中國設備。
梅爾茨表示,他將在下周與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舉行的數位主權峰會上提出此議題。他說:「我們會與產業界討論能做什麼,不只是讓自己不再依賴中國,也包含不再依賴美國與大型科技公司。」
目前歐盟最大經濟體正加強審視供應鏈安全。德國身為製造業大國,又與中國保持複雜關係,這項動作適逢歐盟正思考如何應對中企主導的供應鏈網路安全風險。
各國政府正將目光放到電信以外的領域,要求在太陽能產業、智慧連網車輛等方面採取行動。歐洲網路安全官員正完成一份「資通訊供應鏈工具箱」(ICT Supply Chain Toolbox),協助各國降低風險;歐盟執委會則正準備於明年1月提出新版《網路安全法》(Cybersecurity Act)改革方案以因應此問題。
德國新立法將落實歐盟的NIS2指令(NIS2 Directive),這是針對關鍵基礎設施的資安規範。法案仍需經由德國聯邦參議院批准,預計將於下周五(21日)審議。
在新法初版中,政府原本打算僅將電信業的相關措施擴大至電力產業。但國會最新版本則將適用範圍擴大到所有關鍵領域,而依NIS2指令的定義,關鍵領域包括交通、醫療與數位基礎設施等。
德國中間偏左政黨SPD的數位政策發言人薛茲(Johannes Schätzl)表示,這是「合乎邏輯的一步,因為網路與混合威脅並不會在產業邊界前停下。」
不過,梅爾茨排除與中國「全面脫鉤」的可能性。他說,中國是德國第二大貿易夥伴:「我們做不到。中國做不到,而我們更做不到。」
他也提醒企業領袖,與中國往來必須了解風險,德國政府無法在所有情況下提供保護。
德國財政部長克林貝爾(Lars Klingbeil)預計下周赴中國進行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