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部隊逼近奪下烏克蘭東部重鎮波克羅夫斯克(Pokrovsk,又名紅軍城),市區激戰已推進至核心地帶,烏軍面臨近乎被包圍的態勢,前線士兵多認為「失守只是時間問題」。這場持續21個月的攻防雖使該城戰略價值明顯降低,但一旦被俄軍完全攻陷,將成為普丁(Vladimir Putin)自2023年以來最具象徵效果的戰果,而其代價則是極為沉重的人員消耗。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近幾天,隨著俄軍滲透至城內,市區戰鬥明顯加劇。根據前線描述,波克羅夫斯克的失守如今看來幾乎無法避免。基輔否認俄羅斯聲稱已包圍城內烏軍,表示仍在進行積極行動擋住俄軍推進。但多名在地烏軍受訪者形容情勢愈發悲觀。
一名營長表示:「局勢艱難,城市街區正發生各類戰鬥,從巷戰到各型火砲轟擊都有。我們幾乎被包圍,但我們已習慣了。」另一名同樣要求匿名的士兵則指出,俄軍以人數優勢不斷推進。
烏軍「剃刀幫」(Peaky Blinders)無人機小組的一名士兵表示:「他們的行動密度大到無人機操作員跟不上。俄軍常3人一組行動,預期其中2人會被擊殺,但只要有1人能抵達城市並站穩陣地,就算達成。一天大約有上百組這樣的隊伍通過。」
華府智庫:現在奪下它已無意義
俄軍似乎願意用大量傷亡換取前推,這與國際研究者觀察相符:在波克羅夫斯克周邊,俄軍傷亡慘重,然而奪下此地對戰場實際形勢已不再具有關鍵影響。
波克羅夫斯克原本因公路與鐵路網絡而具戰略意義,可連接至頓內茨克(Donetsk)、科斯坦蒂尼夫卡(Kostyantynivka)、第聶伯(Dnipro)與扎波羅熱(Zaporizhzhia)。曾是烏軍補給線的樞紐。
華府智庫「戰爭研究所」(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War,ISW)俄羅斯與地理情報團隊主管巴羅斯(George Barros)表示:「從戰場角度來看,現在奪下它已沒有意義。俄軍夏季開始逐步包圍後,不斷以無人機與砲擊破壞主要道路與鐵路,迫使烏軍轉移補給路線。俄方其實早就達成主要目標。」此外,波克羅夫斯克也是烏克蘭最後一座運作的焦煤煉焦廠所在地,但已在今年初停工。
波克羅夫斯克如今的價值,更多在象徵層面。在戰線陷入停滯的情況下,象徵性勝利本身即成為戰爭一部分。
若失守,波克羅夫斯克將成為俄軍自2023年奪下巴赫穆特(Bakhmut)以來控制的最大城市。戰前約6萬居民,如今僅剩約1,200人仍留在城內。
部分居民錯過時機,烏克蘭當局表示目前已無法進行撤離;另有部分居民可能選擇等待俄軍進入。俄羅斯國防部已發布影片,宣稱波克羅夫斯克居民被疏散至俄方控制地區。
巴羅斯表示:「在政治與資訊戰層面,波克羅夫斯克極其重要,因為普丁多次公開談及奪取此城。他正試圖塑造俄軍勝利終將實現的敘事。」
「尚未下達撤退命令」
普丁已明言目標是全面控制頓內茨克(Donetsk)與盧甘斯克(Luhansk)兩州,以及南部的赫爾松(Kherson)與扎波羅熱(Zaporizhzhia)。奪下波克羅夫斯克後,俄軍可轉向東北方攻擊烏軍在此區域的工業防線城市群。
一名部署在科斯坦蒂尼夫卡(Kostyantynivka)附近的烏軍第129旅士兵說:「大家預期,一旦俄軍處理完波克羅夫斯克與隔鄰的米爾諾赫拉德(Myrnohrad),壓力預期將轉向科斯坦蒂尼夫卡,並可能進一步指向德魯日基夫卡(Druzhkivka)。」他表示部隊人數不足,裝甲車輛也短缺。
他說,前線官兵最擔心的是高層會為避免「失守」形象,而過久堅守殘存的波克羅夫斯克:「尚未下達撤退命令,雖然大家都明白波克羅夫斯克的失守無可避免。這座城市已苦守很久,但兵力耗盡,增援未及時抵達。」
他指出,撤退越晚,風險越高。2023年巴赫穆特與2024年阿夫迪伊夫卡(Avdiivka)的撤退都因拖延而造成烏軍大量傷亡。他說:「我們將不得不從狹窄缺口撤出,而那樣的撤離會付出極為沉重的傷亡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