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火綿延的烏克蘭,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V. Putin)忙著指揮戰場,卻仍抽空密集經營另一條戰線——川普(Donald Trump)。《紐約時報》17日分析說,這場由克里姆林宮主動提議的最新通話,再次證明莫斯科已將「討好川普」視為與烏東戰事同等重要的戰略任務。
普丁主動出擊:奉承電話勝過戰報
《紐約時報》指出,這場通話是普丁與川普今年以來第8次電話交流。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Dmitri S. Peskov)明確指出,通話是「俄方提議」,並強調普丁「首要念頭是祝賀川普中東行成功」。
這樣的語氣幾乎已成外交慣例,報導說,即使普丁仍在烏東進行激烈攻勢,他依然花費數十小時「按摩川普的自尊」,透過誇讚與商業利誘保持對話,不讓俄美關係徹底陷入冰點。
從俄羅斯角度看,這是一場高明的心理戰。普丁以「合作訊號」緩解美方的制裁威脅,讓川普始終保持「可以談」的幻想;實際上,俄軍在烏克蘭前線的攻勢並未有絲毫減弱。
生日電話與「十二天期限」:奉承戰術的延伸
《紐時》回顧,早在今年六月,當川普的共和黨盟友呼籲他制裁俄羅斯時,普丁卻選擇撥電話向川普祝壽。川普事後稱普丁「非常有禮貌、非常友好」,而那次呼聲甚高的制裁案,也就此無疾而終。
八月,川普對外放話給普丁12天期限以結束戰爭。普丁沒有回應最後通牒,而是邀請川普的私人友人兼白宮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訪問莫斯科,兩人長談3小時。會後不久,阿拉斯加「雙普峰會」便成形,這次安排也再次顯示俄方掌握談判節奏的能力。
加薩停火成新藉口 「電話外交」延長戰局
十月中旬,加薩(GAZA)停火成為新的國際焦點,普丁趁機再致電川普。外界解讀,這既是祝賀,也是戰略。對普丁而言,比起中東局勢,更敏感的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預定17日前往白宮。
通話前,川普才警告,「若戰爭不結束,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戰斧巡弋飛彈」。然而通話後,川普口風似乎轉為保留,表達「仍在評估提供飛彈的必要性」。對克里姆林宮而言,這正是「軟化成果」的明證。
商業談判作餌:「普川隧道」成最新象徵
《紐時》表示,普丁的魅力攻勢已不僅停留在言語吹捧,他更以「企業合作」當作新誘因。俄方主權基金負責人季米垂耶夫(Kirill Dmitriev)在社群平台X提議,由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The Boring Company(無聊公司或譯鑽洞公司)建設「雙普隧道」(Putin–Trump Tunnel),以海底鐵道連接俄羅斯楚科奇自治區(Chukotka)與美國阿拉斯加。
Russian Direct Investment Fund with partners financed on a commercial basis the first ever railroad bridge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 The bridge reduced cargo route by more than 700 kilometres. 👇
— Kirill Dmitriev (@kadmitriev) October 18, 2025
We have started the feasibility study of the Russia-Alaska tunnel six months ago. 🤝 https://t.co/SOzv43QRlK pic.twitter.com/efHVy6HkEy
季米垂耶夫稱,這條長達70英里、造價約80億美元的跨國隧道,「將象徵美俄團結」。此構想立刻引發媒體熱議,也突顯俄方以「科技夢」包裝外交的手法。川普本人在社群平台也貼文稱,「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談美俄貿易,等戰爭結束後,美國企業會參與俄羅斯重建。」
外交「蜜糖」與戰場「鐵拳」並行
然而,俄烏前線的現實依舊殘酷。烏東地區如斯拉維揚斯克(Sloviansk)等城市持續遭受空襲。烏軍情報部指出,俄方最近動員新一波炮兵與無人機部隊,試圖突破哈爾科夫與頓巴斯防線。
儘管如此,《紐時》分析,普丁的「雙線戰略」奏效:一手在戰場上強攻,一手在外交上示好,成功分化美國內部對烏援助的共識。美國智庫「卡內基俄歐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主任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說,「普丁顯然學會如何撫慰川普的自尊。即便這策略只為俄方爭取一個月喘息期,仍是極划算的投資。」
布達佩斯峰會在即 戰火恐進入「假性和談」
通話結束隔日,普丁又接聽了匈牙利總理奧班(Viktor Orban)的電話,討論在布達佩斯舉行下一次「雙普峰會」的可行性。克里姆林宮聲明指出,俄美雙方仍需「討論和平解決烏克蘭危機的後續行動演算法」。
這段措辭被視為刻意模糊。歐洲外交官分析,俄方欲以「準備和平談判」的名義爭取時間,穩住戰線並緩解制裁壓力。
川普近期對烏政策搖擺不定,也引發美國國會內部不滿。部分共和黨鷹派人士批評川普「過於寬容莫斯科」,民主黨陣營則指其「被普丁玩弄」。
《紐時》引述白宮內部消息稱,國防部高層擔憂川普遲遲不批准新軍援方案,導致烏軍在秋季反攻中失去火力優勢。與此同時,俄羅斯媒體則大肆宣傳「川普願與俄合作重建貿易關係」,將之包裝為莫斯科的外交勝利。
政治學者認為,普丁此舉展現極強的「戰略耐心」。他深知川普重視個人關係與形象,因此以稱讚與象徵性合作製造「友誼假象」。莫斯科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科爾楚諾夫(Andrei Korchnov)說,「普丁並非真心要談和平,而是用『談判的假象』削弱西方陣營的團結。」
《紐時》結論一語中的:普丁與川普「什麼都聊,就是不聊正事」。無論生日祝賀、商業合作、隧道夢想,或虛幻的和平談判,核心目的都在延宕局勢、弱化美方壓力。對普丁來說,討好川普的戰略成本極低,但回報巨大。只要川普猶豫一日,美國對烏援助便可能停滯一日;而戰場上,俄軍砲火從未間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