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見效 陸9月工業利潤增速21.6%創兩年新高

今年前9個月,大陸規模以上工業型企業累計利潤總額5.37兆人民幣,年增3.2%。圖/取自微博
今年前9個月,大陸規模以上工業型企業累計利潤總額5.37兆人民幣,年增3.2%。圖/取自微博

大陸國家統計局27日公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9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潤總額5.37兆(人民幣,下同),年增3.2%。其中,9月份單月利潤同比增長21.6%,增速較8月加快1.2個百分點,創近兩年新高,顯示官方推動「反內捲」及抑制產能過剩政策逐漸發揮成效。

綜合陸媒報導,繼8月工業企業利潤年增20.4%後,9月再度強勁反彈,創下自2023年11月以來最快增速。今年前9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獲利5.37兆元,年增3.2%,較前8月的0.9%明顯加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指年主營業務收入達2,0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

大陸銀河證券分析指出,未來仍需更多政策推動利潤持續上行。觀察重點包括三個面向:一是內需擴張政策的延續性;二是「反內捲」政策的落實情況,特別是針對製造業價格競爭與利潤壓縮的治理措施;三是外需與地緣風險變化。

該機構指出,目前部分上游行業價格已有所回升,但中下游行業仍需更多政策支持,而短期內,中美貿易政策走向、美聯儲降息路徑都將成為外需環境的重要變數。

經濟學人智庫(EIU)高級經濟學家徐天辰指出,大陸整體供需狀況趨於平衡,產能利用率改善帶動工業企業利潤率回升。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出現小幅反彈,顯示經濟再平衡進程出現正向訊號。

對此,大陸國家統計局表示,工業企業利潤回升主要受價格競爭趨緩與製造業經營環境改善帶動。不過PPI已連續第三年呈現通縮,9月下降2.3%;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減0.3%,跌幅高於市場預期。

以產業來看,1至9月製造業利潤年增9.9%,電力、熱力、燃氣與水供應業成長10.3%,但礦業利潤則下降29.3%。

從企業性質觀察,1至9月國有企業利潤1.70兆元,年減0.3%;股份制企業利潤3.99兆元,增長2.8%;外資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利潤1.35兆元,年增4.9%;私營企業利潤1.51兆元,年增5.1%。依規模區分,大型企業利潤增長2.5%,中型企業5.3%,小型企業2.7%,各規模企業利潤水平均較前8月有所回升。

陸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于衛寧指出,高技術製造業與裝備製造業增長迅速,加上低基期效應,推動工業企業利潤持續回升。1至9月全行業營業收入年增2.4%,9月增長2.7%,已連續兩個月加快,為企業盈利恢復創造有利條件。高技術製造業1至9月利潤年增8.7%,9月單月增速更達26.8%;裝備製造業分別增長9.4%與25.6%,成為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

路透分析,9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明顯提升,顯示北京當局推動去產能與整治低效企業的政策開始發揮作用,部分過剩產能逐步出清。

不過,徐天辰提醒,房地產市場持續下行、就業疲軟與地方政府債務壓力仍使經濟復甦不穩;同時中美關係緊張,也為外需及大型國企成長帶來不確定性。ING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宋琳則指出,「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產業仍受關稅影響,出口動能仍顯脆弱」。

大陸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龐溟表示,9月工業企業利潤增長面與回升面同步擴大,大中小型企業盈利能力均有改善,顯示行業分化趨緩、結構性修復趨勢明顯。他指出,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仍高的背景下,中國工業體系展現出韌性、增長動能與適應力。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