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先前用陸製戰機殲10C擊落印度軍機,讓該戰機一戰成名,印尼國防部長沙姆索丁(Sjafrie Sjamsoeddin)當地時間15日表示,政府計畫向中國採購至少42架殲-10C戰機,總金額高達90億美元(約新台幣2758億元)。若交易成真,這將是印尼首次自非西方國家引進主力戰機,軍事戰略方向或有重大轉折。
印尼國防部發言人韋納斯(Frega Wenas)早在9月便透露,空軍正在評估殲-10C的性能是否可用來「強化印尼空防體系」。當時外界即推測,雅加達有意擴大軍購來源,以平衡美俄等傳統供應國的影響力。
根據《美聯社》報導,沙姆索丁表示,與中國成都飛機工業集團進行的採購案是印尼軍事現代化計畫的一部分,「這些殲-10C戰機很快就會飛越雅加達上空。」不過他並未透露具體交付時程與採購細節。
印尼財政部長薩德瓦(Purbaya Sadewa)也證實,財政部已正式批准相關預算,「基本上一切準備就緒,但仍需確認戰機何時從中國運抵雅加達。」他強調,這項採購案符合政府長期國防策略,並將為印尼空軍注入新一代戰力。
在總統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主導下,印尼正積極推動國防工業現代化,並透過多元採購強化軍備體系。普拉伯沃曾多次訪問中國、法國、俄羅斯、土耳其與美國,引進新型武器系統與防禦技術,目前印尼空軍戰機來源多樣,包括美國、俄羅斯與英國等國,不過多數機型已老化,急需汰換。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Tayyip Erdogan)6月時曾宣布,將向印尼出口48架「可汗」(KAAN)戰機,而據傳曾在印巴衝突中被殲-10C擊落的法國「飆風」(Rafale)戰機,也預計自明年起分批交付印尼空軍,共計42架。印尼空軍未來或將同時操作西方與東方陣營的多型先進戰機,成為亞太空軍戰力體系配置的觀察重點。
不過,印尼國防與戰略研究所分析師貝尼(Beni Sukadis)提醒,印尼長期以來倚重西方供應商,此次向中方採購尖端武器設備,勢必引發地緣政治解讀,「這可能被視為印尼安全政策已悄然轉向,尤其是在中國影響力不斷擴張的東南亞地區」。
貝尼警告,即便印尼一貫奉行「不結盟」立場,也必須謹慎評估此舉對外交與區域安全的衝擊,「若處理不慎,可能在南海問題上引發周邊國家的敏感反應」他說,印尼在強化防衛的同時,也需在戰略自主與地區平衡之間拿捏微妙分寸。
據大陸國防部資訊,殲-10C是共軍自主研發的新型超音速多用途戰鬥機,配裝先進航電系統及多型先進機載武器,具備中近制空和對地面、海面目標精確打擊能力,2017年7月,殲-10C在慶祝共軍建軍90周年閱兵上首次公開亮相。
一般認為,巴基斯坦此前在空戰上取得的成功,並非單單是殲-10系列強過法製的飆風戰機,而是該戰機成功結合預警機成為擊殺鏈,在自身不開雷達情況下,從超遠距離發射飛彈,由預警機持續以資料鏈提供目標資訊給飛彈,最後成功襲殺印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