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使用陸製戰機殲-10CE擊落法國製飆風戰機(Rafale),各方分析,大陸製戰鬥機擁有數據庫連結作戰,加上精美布置的的空中伏擊網絡,無須與敵機纏鬥,便可進行遠距離的沉默獵殺,成為印巴空戰的致勝關鍵。
根據《北京日報》報導,這場空戰雙方共出動125架戰機,激戰逾一小時,均未越界,對於印度高端戰機頻遭遠距離獵殺,前立委郭正亮今天在《新聞大白話》節目指出,殲-10雖然機型較久,但卻完美運用數據庫連結作戰,先由紅旗9的防空飛彈盯準飆風戰機,將該機的座標位置傳給殲-10,殲-10便發射霹靂-15空對空飛彈,發射後由預警機主導飛彈的飛行軌跡,到最終端,飛彈本身還設有主動雷達,無須與配備精良的飆風戰機纏鬥便可將其擊落。
郭正亮提到,印度的飆風戰機雖是法國製造,但飛彈卻是英國的,預警機則是以色列的,防空飛彈是俄羅斯的,根本無法進行數據鏈連結,郭正亮直言,台灣的幻象2000也不能進行數據鏈整合,未來數據鏈整合會形成新的空戰戰術,台灣需好好思索相關問題。
根據《觀察者網》分析,巴基斯坦此次經過精心籌劃主動出擊,利用「體系壓制」彌補單機裝備不足,成功設伏打擊,印度空軍裝備雖然不弱,但指揮系統混亂、電子系統聯合作戰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再好的飛機也成了孤島。
分析續指,印度的飆風戰機雖擁有主動相控陣雷達、具備超視距作戰能力,還搭載傳言能抵禦F-22鎖定的Spectra綜合電子戰系統,理論上很難被擊落,但事實上,巴基斯坦空軍所採取的縝密戰法超出了Spectra的系統反應,面對一整套「預警+數據鏈+導引一體化」的霹靂-15飛彈網絡,Spectra系統可能不是「未干擾成功」,而是「連干擾啟動都來不及」。
分析稱,此次空戰勝負不代表Spectra技術失敗,而是它面對「中式體系」壓制,完全被策略性伏殺,在這樣一套體系打擊下,單一機型的電子戰優勢無法形成明顯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