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二(14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正式啟動對進口家具、廚房櫥櫃及木材的新一輪關稅,此舉被視為其對中國貿易戰的進一步升級。
這些關稅範圍從10%至50%不等,旨在促進美國國內伐木及家具製造業發展,但批評者警告,這將提高美國消費者物價,並可能拖累依賴進口原料的產業,如房屋建造業。
《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報導,這些新關稅於周二午夜剛過即生效,包括對進口木材及木材10%的稅率,多數來自加拿大;對進口軟墊家具(如沙發及椅子)25%的稅率,將於明年(2026年)1月1日升至30%;對廚房櫥櫃及浴室洗手台25%的稅率,將於同日升至50%。
這是川普政府繼汽車、鋼鐵等產品關稅後的又一貿易壁壘,背景是其與中國這一美國最大貿易夥伴間的高風險對峙,可能導致貿易崩潰並減緩美國經濟成長。
川普上周五(11日)表示,可能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產品加徵100%的額外關稅。 作為回應,北京隨即限制稀土礦物出口,這對美國及歐洲半導體、電動車等製造商構成重大打擊。受此影響,標普500指數上周五暴跌逾2%,為半年來最大單日跌幅。
但周一(13日)股市強勁反彈,得益於川普在個人社群發文安撫:「別擔心中國,一切都會好起來!」他周日(12日)清晨補充:「備受尊重的習近平主席只是有點失誤。他不希望他的國家陷入蕭條,我也不想。美國想幫助中國,而不是傷害它!!!」周日,川普似乎軟化了先前威脅,稱目前計劃於11月1日對中國實施關稅,但補充:「讓我們看看會發生什麼。11月1日還很遙遠」。
此外,川普政府周二開始對停靠美國港口的中國擁有船隻收取費用,以振興美國造船業。中國交通部上周五(10日)威脅報復,將對停靠中國的美國船隻徵收費用;周二,北京更對韓國漢華集團(Hanwha)5家子公司實施制裁,該公司正協助美國建造船隻。
這些關稅依據1962年《貿易擴張法》(Trade Expansion Act)第232條(Section 232)國家安全相關條款頒布,川普政府9月底公告稱,木材產品用於「戰爭部關鍵功能」,如人員基礎設施及軍火運輸,因此需保護。但此舉面臨最高法院法律挑戰,可能宣告對中國及其他國家的關稅非法(惟不涉及家具及木材關稅)。
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自由主義智庫副總裁林西科姆(Scott Lincicome)批評此邏輯「荒謔」:「若明天爆發戰爭,美國對外國木材或家具的依賴根本不成問題,國內來源能迅速取得」。
部分美國製造商遊說支持這些關稅,稱需防範低價外國貨湧入導致本土產業倒閉。但零售商面臨挑戰,進口全球產品將成本轉嫁消費者。以家具零售商Ethan Allen執行長卡斯瓦里(Farooq Kathwari)為例,其公司近半產品在美國製造,其餘來自墨西哥及宏都拉斯,因此影響較小,但他表示:「關稅對我們影響較少,但絕對會衝擊整個產業」。他指出,將製造移回美國需時,高勞動成本及醫療費用使美國「極度缺乏競爭力」,並強調:「在美國啟動製造並不容易,我們面臨重重障礙」。
有機床墊及家具製造商Naturepedic的首席增長官(CGO)舒爾茨(Arin Schultz)表示,將調漲價格並考慮更換供應商。公司在俄亥俄州的Chagrin Falls工廠生產床墊,但從斯里蘭卡、越南及巴基斯坦進口家具及紡織品;原計劃明年推出印度製有機軟墊床頭板,將受新關稅影響。即使在最新關稅前,公司已計劃從11月起平均漲價5%至10%,因先前進口原料庫存耗盡。舒爾茨強調:「我們不會完全轉嫁成本給消費者,我們仍將吸收相當部分」。
經濟學家預期,木材及家居用品漲價將減緩美國房屋建造速度,與川普改善疲弱房市目標背道而馳。房地產經紀公司Redfin首席經濟學家費爾韋瑟(Daryl Fairweather)表示:「這與使房屋更負擔得起的目標相悖,最終只會導致房屋建造減少」。
建築承包商協會(Associated Builders and Contractors)首席經濟學家巴蘇(Anirban Basu)指出,關稅或許利於本土訂製軟墊家具、櫥櫃及木匠業者,但這些勞力密集產業在高勞動成本的美國難以復興,「生產形式移回美國的前景相當渺茫」。
加拿大供應近半美國木材,將受10%關稅衝擊,預計平均房屋建造成本增加2200美元(約台幣6.6萬元)。中國、越南及墨西哥則是家具主要來源,川普此舉旨在重振如北卡羅萊納州等傳統家具業,但全球供應鏈重組恐需數年。分析師警告,若貿易戰持續升溫,美國家庭2025年平均稅負將增加近1300美元(約台幣3.9萬元)。
《紐約時報》駐華盛頓貿易記者史旺森(Ana Swanson)指出,這波關稅凸顯川普重塑全球貿易體系的決心,但也加劇國際緊張,影響從農民到消費者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