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台灣LNG庫存僅能撐11天 美兵推揭能源致命弱點

兵棋推演結果顯示若大陸對台採取封鎖行動,台灣液化天然氣(LNG)庫存恐在短短11天內耗盡,屆時電力供應將中斷。圖/取自台電官網
兵棋推演結果顯示若大陸對台採取封鎖行動,台灣液化天然氣(LNG)庫存恐在短短11天內耗盡,屆時電力供應將中斷。圖/取自台電官網

台灣能源高度依賴進口,其中高達97%的燃料仰賴海運輸入,而《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最新兵棋推演結果顯示若大陸對台採取封鎖行動,台灣液化天然氣(LNG)庫存恐在短短11天內耗盡,屆時不僅電力供應中斷,工業產能也將陷入停擺。為此,台灣正擴充能源儲備並重新檢討核能政策,而美國國會亦著手推動立法,以確保在緊急情況下持續供應台灣美國液化天然氣。

據報導,隨著陸方對台軍演愈趨頻繁,台北與華府正針對這一戰略弱點加緊應對,北京可能採取低風險策略之一便是封鎖台灣主要海運航道來達成包圍與壓制目的,相較全面進攻,這種手段代價較低,卻同樣有助於實現其「必要時不惜動武統一台灣」的既定方針。

報導指出,賴政府目前已加速建立戰略儲能設施應對可能發生的封鎖情況,並重新審視整體能源結構,今年9月兩位美國參議員則聯合提出法案,擬協助台灣確保穩定取得美國LNG供應。法案內容包括,在台海局勢升溫時,由美方提供保險機制,保障能源商能持續將天然氣運送至台灣。

內布拉斯加州共和黨籍參議員芮基茲(Pete Ricketts)表示,這是他參與一項兵棋推演後,與德拉瓦州民主黨籍參議員昆斯(Chris Coons)共同提案。該推演結果顯示,若台灣遭封鎖,天然氣僅能維持11天使用。芮基茲指出,這凸顯台灣能源供應可能成為「致命弱點」。該推演由美國「捍衛民主基金會」(FDD)與台灣「科學、民主與社會研究中心」(DSET)共同舉辦。

華府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一系列兵推結果也顯示,台灣或能在短期內維持電力供應,但若封鎖持續,將不得不依賴美國協助恢復能源輸入。

若大陸以武力奪取台灣,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屆時的反應也將成為關鍵,美國長期奉行「戰略模糊」政策,對於台海衝突是否出兵無明確立場,若台海衝突發生,華府勢必被迫迅速決策;但若北京以模糊手段干擾台灣進口,如以檢疫或執法為由進行船舶檢查,情勢將更加棘手。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或會以「檢疫」之名行封鎖之實,藉此施壓台灣而不至於被視為開戰行為。此舉將使台美陷入兩難:若不回應恐形同讓步,若強硬應對又可能引發戰爭指控。

FDD中國事務高級研究員辛格頓(Craig Singleton)在芮基茲主持的國會聽證會上指出,「這種戰術能在不跨越戰爭紅線的情況下,仍迫使台灣屈服」。

根據CSIS兵推結果,台灣在封鎖下天然氣最多僅能支撐不到兩周,煤炭可維持約七周,該中心國防與安全顧問坎西恩(Mark  Cancian)指出:「天然氣是最脆弱的環節,整體能源體系高度依賴進口,尤其LNG供應更顯薄弱。」

報導指出,若台灣啟動限電措施,儲能可延長數日,但對電子與半導體產業而言,限電將造成嚴重衝擊,恐進一步波及全球供應鏈。另外,CSIS評估,即使進口中斷,台灣仍能維持約九個月的基本糧食供應,但飲食內容將趨於單調,主以基本食材為主。目前台灣約七成糧食依賴進口。即便電力暫時穩定,隨著進口減少,工業產能仍將明顯下滑。

辛格頓指出:「令人震驚的是,即便只是低強度封鎖,也能迅速暴露台灣的能源脆弱性,迫使政府不得不做出高政治代價的配給決策。」

短期內,政策重點仍放在確保LNG穩定進口。FDD指出,台灣目前約三成天然氣來自卡達,而中國在卡達的採購量遠高於台灣,可能使北京對該供應國具潛在影響力。

至於民進黨長期堅持的非核路線,總統賴清德先前在公投結束後表示,未來將由核安會審慎評估是否重啟核能發電,以增強台灣面對中國威脅時的能源韌性。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