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經新聞》23日獨家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即將公布新一版「國家國防戰略」(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NDS),將「阻止中國武力攻台」列對外政策優先核心,並首次以美軍可能直接介入台海衝突為前提,美國長年奉行的「戰略模糊」政策是否將終結,有待觀察。
美國防部前政策顧問吉原俊井(Toshi Yoshihara)接受《產經新聞》專訪時指出,新國防戰略由國防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主導,國防部已完成最終草案,核心理念仍以「美國優先」與「實力帶來和平」為基礎,但具體內容顯示,美國本土防衛與對中國威脅的嚇阻,尤其是防止中國攻台,將成為第二任期的國防重點。
在美國本土防衛方面,新戰略提出建構代號「金穹」(Golden Dome)的防禦計畫,目標是透過大幅強化飛彈防禦網,保護美國本土免受核武或常規飛彈攻擊。吉原俊井指出,這將包括加速部署潛艦發射巡航核飛彈及加強駐關島飛彈防禦能力,確保關鍵據點與國土安全。
吉原強調,「金穹」不只是防禦架構,更象徵川普政府第二任期對國土安全的高度重視與策略延伸,也為對外嚇阻提供技術與軍事基礎。
對中國威懾:軍事介入台海
最受關注的是,新國防戰略將「阻止中國對台軍事制霸」置於對外策略首位。吉原表示,所謂「嚇阻」不僅包括提升對中軍事能力,也明確設定美軍介入中國入侵台灣的具體軍事劇本。一旦中國展開大規模登陸作戰,美軍將直接介入,阻止其達成作戰目標。
美國1979年通過的《台灣關係法》(TRA)雖明文規定美國將向台灣提供防禦性武器,但未明確承諾在台灣遭受攻擊時是否派兵支援。長期以來,美國採取「戰略模糊」,既威懾北京,也避免台灣冒進。然而,新戰略將軍事介入明列為前提,象徵川普政府在對中政策上的重大轉向。
明確要求台灣提升自我防衛能力
吉原指出,川普政府對台灣目前的防衛努力仍感不滿,新戰略中將明確要求台灣大幅增強自身防衛能力。這意味華盛頓將要求台北投入更多資源,改善軍力結構與防衛準備,提升對可能威脅的應對能力。
此外,戰略也預見中國可能採取的複合威脅手段,包括海上封鎖、內部軍事與政治擾亂等,並將提出相應對策,以確保嚇阻策略完整且多層次。
對盟友的合作與責任提升
新國防戰略同時強調,對中國的有效威懾需依靠盟國與理念相近國家的合作。吉原表示,日本等美國盟邦的防衛協作,將比以往任何時候更重要,包含共享情報、聯合演訓及導彈防禦協調。這不僅能增強區域嚇阻能力,也有助維護印太地區和平與穩定。
吉原補充指出,川普政府將更加積極尋求與盟國共同構築對中國的防線,確保潛在衝突情況下可迅速、有效介入,形成可操作的多國防禦體系。
軍事科技與核威懾的延伸
為落實嚇阻目標,新戰略提出持續開發潛艦發射巡航核飛彈,並強化美軍在關島與西太平洋基地的防衛能力。此外,AI與精準打擊技術也被納入防衛考量,以應對現代化多面向威脅。
分析人士說,這顯示川普政府希望透過高科技與核威懾結合的方式,形成對中國的「全方位嚇阻」,不僅僅依賴常規兵力或單一作戰方案。
長期以來,美國對台海局勢採取「不表態、又威懾」的戰略模糊政策,以同時嚇阻北京與避免台灣過度冒進。然新國防戰略明確將軍事介入納入對中國威懾方案中,意味川普政府將採取更具決心和透明度的對中強硬政策。
不過,美國是否真如吉原所言「改變對台政策」,仍須看川普的最後決定。白宫的川普核心團隊、包括防長赫格塞斯在內,都以順從川普的決定為依歸。考慮川普盼維持中美關係順暢,是否改變台海「戰略模糊」政策仍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