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備競賽白熱化!憂台海一戰「無彈可發」 五角大廈急令飛彈產能翻4倍 

美國戰爭部對現有彈藥儲備量不安,要求飛彈製造商短時間內提升產能,包括愛國者飛彈等12種關鍵武器。圖/取自Lockheed Martin官網
美國戰爭部對現有彈藥儲備量不安,要求飛彈製造商短時間內提升產能,包括愛國者飛彈等12種關鍵武器。圖/取自Lockheed Martin官網

《華爾街日報》昨(29日)晚披露,美國戰爭部(原國防部)由於擔心未來可能與中國爆發衝突,對現有彈藥儲備量不安,正積極要求飛彈製造商在短時間內將產量提升2倍甚至4倍。這項行動涉及12種關鍵武器,包括愛國者飛彈、標準六型飛彈與薩德系統等,都是美方未來在西太平洋可能的衝突中不可或缺的裝備。

報導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五角大廈設立的「彈藥加速委員會」已將焦點鎖定在12項重要武器上,範圍涵蓋愛國者攔截飛彈(Patriot)、長程反艦飛彈(LRASM)、標準六型(SM-6)、精準打擊飛彈(PrSM),以及聯合空對地距外巡弋飛彈(JASSM)等。其中,愛國者飛彈的供應最為緊張,因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難以應對全球激增的需求訂單,導致交貨延遲。

俄烏戰爭愛國者飛彈消耗驚人 美求增產以免戰時「無彈可發」

美方內部人士消息指出,近期五角大廈高層已多次與各大飛彈製造商會晤,討論如何加快這些高需求武器的生產,軍方在6月與廠商的會議文件中要求,供應商必須提出未來6個月、18個月與24個月如何將產量提升至2.5倍的規劃,並解釋如何吸引私人資金投入,甚至透過技術授權給第三方代工廠以擴展產能。

在美方所有列入需求名單的武器中,愛國者三型飛彈是最優先的項目,這款防空飛彈自俄烏戰爭爆發以來消耗驚人,生產量始終落後需求,美軍則需要依靠這套系統來保護亞洲的軍事據點與盟國基地。

其他急需增產的還包括艦載的標準六型防空飛彈,此為防禦彈道飛彈的核心裝備;長程反艦飛彈,則可應對大規模的共軍艦隊;至於由海馬斯系統發射的精準打擊飛彈,在第一島鏈對抗共軍時極具戰略價值;聯合空對地巡弋飛彈則可打擊大陸境內高價值目標;此外,已部署於韓國和日本的薩德系統,也是美方必須確保供應的防禦武器。

然而,這些飛彈的庫存普遍短缺。俄烏戰場上,烏軍在對抗俄軍無人機和飛彈時大量消耗愛國者系統,美軍針對伊朗與葉門胡塞武裝的空襲行動,也進一步惡化了存量。美方因此要求儘速增產,以避免戰時出現「有系統卻無彈可發」的尷尬情況。

報導指出,這項計畫於6月正式啟動,當時五角大廈召集飛彈供應商舉行圓桌會議。戰爭部長赫格塞斯(Pete Hegseth)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凱恩(Dan Caine)皆親自出席,多家主要武器承包商及新興軍工科技公司如Anduril Industries,以及火箭燃料和電池等零件供應商代表也都參與其中。

部分消息來源透露,戰爭部副部長費恩柏格(Steve Feinberg)不僅親自參與,還主導成立了「彈藥加速委員會」(Munitions Acceleration Council),並且每周與廠商高層檢討進展。

對此,戰爭部發言人帕尼爾(Sean Parnell)表示:「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赫格塞斯正積極尋找特別途徑,以強化美軍戰力並加快彈藥生產,這是一項由國防產業與政府高層緊密合作的計畫」。

但部分政府與業界人士擔憂,美政府的目標恐怕過於理想化,原因在於單一飛彈的完整組裝往往需時兩年,而新供應商生產的武器也需經過數月測試與驗證,並耗費數億美元才能確保能安全使用,此外,資金籌措也是一大挑戰。

軍火商:美政府若無額外預算及採購承諾 不進行大規模生產

川普已於7月簽署「大而美法案」(Big, Beautiful Bill),規劃未來五年增加250億(美元,下同)的彈藥預算,但專家認為,要達到五角大廈的目標,實際上還需額外投入數百億元。

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專家卡拉科(Tom Karako)指出:「廠商不會在沒有訂單的情況下主動擴產,政府必須簽署合約才能驅動產能。若官方真的有意支持,就應以資金承諾來展現決心,而不是僅靠口頭要求」。

洛克希德馬丁與雷神等主要軍工巨頭表示,他們已經在增加人手、擴建產線與儲備零件,以應付未來需求高峰,但一些供應商也坦言,若政府未實際下單,投資風險過高,因此仍抱持觀望態度。

雷神母公司RTX董事長兼執行長加里奧(Christopher Calio)7月3日則致函戰爭部,表達願意協助提升產能,但也強調必須有額外預算和採購承諾,才能真正推動大規模生產。

《華爾街日報》26日另引述知情人士透露,戰爭部兩年前就啟動名為「複製者」(Replicator)的計畫,原本打算部署數千架先進無人機,作為應對台海衝突的準備,但該計畫至今未能落實,美軍仍未找到如何在戰場上有效運用自主武器系統,目前已將相關工作轉交給「國防自主作戰小組」(DAWG)。

與此同時,大陸正加速發展尖端武器,9月3日的閱兵中,首次亮相的「核三位一體」打擊能力引發全球關注,而即將服役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艦」近期也航向南海,中美軍力對比可能正在出現變化。

搶先川普金穹系統?大陸推全球飛彈即時監測平台

《南華早報》今天(30日)亦報導,向來肩負中國尖端國家重點任務的大陸南京電子技術研究院(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四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的團隊已研製出「分散式預警大數據平台」原型機,並投入共軍使用,該平台可同時整合衛星、雷達、光學與電子偵察等感測器資訊,即時監測並追蹤全球最多千枚飛彈飛往中國的發射情況。

研究團隊指出,這套系統能將各方來源的零散數據彙整,進而判斷飛行軌跡、武器種類與彈頭特徵,並透過「節點」處理點同時處理上千筆訊號,再將結果分發給總部,大幅提升指揮效率與管理能力。

川普5月曾宣布類似的「金色穹頂」計畫,但尚未公布具體設計藍圖。報導稱,美國雖然先提出構想,但真正率先落實的卻是中國,由於美國工業基礎相對薄弱,新武器研發進展受阻,而中國則是持續加快腳步。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