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光復鄉因馬太鞍溪堰塞湖溢堤引發的洪災已進入第13天,總統賴清德周日(5日)二度親赴災區視察,與花蓮縣長徐榛蔚首度同框協調救災,立法院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國防部長顧立雄、環境部長彭啟明、立委沈伯洋及中央前進協調所總協調官季連成陪同。
綜合媒體報導,視察過程中,有災民以大聲公及騎機車逼近等方式表達對下水道堵塞、物資站人力不足的不滿,賴清德指示相關單位深入調查並加速復原。傅崐萁則呼籲中央研擬遷村、減稅及制定重建特別條例,全面應對災後挑戰。
賴清德一行首先視察馬太鞍堤防及深水槽修復工程,水利署表示,目標於明年(2026年)4月完成原有土堤復建,並於後年底前打造「超級大堤」以提升防洪能力。隨後,賴清德前往重災區和平街與佛祖街關切復原進度。在佛祖街慰問災民時,一名男子騎機車經過,高喊「擺拍喔?拍給誰看啊?」引發現場尷尬,賴清德面露苦笑,身旁災民勸「不要理他」。
在醫護站與志工合影時,疑似同一男子再次靠近,情緒激動地表示:「他們連續好幾天沒睡,真的好辛苦,一定要有人暴斃嗎?物資站從第一天就沒人幫忙!」賴清德回應「有聽到」,並承諾跟進物資站人力問題。另有民眾以大聲公抗議下水道堵塞,國軍則持續清淤以緩解困境。
傅崐萁當面感謝賴清德總統派政委季連成擔任總協調官,與花蓮縣府橫向、縱向聯繫順暢,促進各單位「一團和氣」解決問題。然而,他強調數項迫切議題需中央統籌,包括評估災區是否適合居住,特別是高風險區域的遷村可行性,因光復鄉污水與雨水下水道幾乎需全面重置,否則積水無法排出。
傅崐萁建議中央制定「重置計畫」,包含短期中繼屋與長期永久屋的選址規劃,認為安置期限至10月底時間緊迫,盼行政院加速推動。傅崐萁指出,此次洪災與過去台南、嘉義風災不同,光復鄉一樓家電、汽車全毀,農田損失慘重,復建經費遠超1、200億元。他呼籲行政院針對堰塞湖災區實施減稅,並比照921地震與莫拉克風災,制定《馬太鞍溪災區重建特別條例》,由中央主導「大改造、大重生」計畫,全面恢復災區生機。
傅崐萁表示,馬太鞍溪河床與堤防幾乎等高,土石垃圾覆蓋嚴重,一旦強降雨或颱風來襲,國軍與志工的清淤成果恐付諸東流。尤其佛祖街以東農田積有超過600萬立方米土砂,嚴重影響當地農業生計。
徐榛蔚縣長現場遞交478位農友陳情書,盼中央整合國防部、農業部、經濟部及環境部等跨部會資源,加速清淤與堰塞湖整治。傅崐萁強調,中秋佳節團圓之際,仍有6名災民失聯,「每個人都是寶貴家人」,感謝「鏟子超人」志工與國軍堅持搜救。
災民對基礎設施修復與物資分配的不滿,凸顯救災挑戰。水利署的長期計畫將強化防洪設施,但短期內需解決下水道堵塞與人力不足問題。賴清德政府承諾投入資源,確保復原進度,並呼籲民眾與政府協力。傅崐萁強調,重建之路需同理心與高效執行,盼中央與地方通力合作,讓光復鄉居民早日恢復正常生活,迎來災後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