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025年9月19日晚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川普進行了今年第二次通話。這場歷時近兩小時的對話,表面上充滿善意與合作語言,實則蘊含深層的地緣政治算計。從TikTok交易到台灣議題,從經貿磋商到軍事互動,每一項都不只是雙邊事務,更是牽動全球格局的關鍵棋子。
川普政府延續其「交易型外交」邏輯,將政府資源作為談判工具,並在多項政策中操作台灣議題,試圖在中美博弈中取得最大利益。中方則在維護主權與穩定之間尋求平衡,展現出更為務實的外交姿態。
習近平在通話中重申中美在二戰期間的盟友關係,強調「中美完全可以互相成就、共同繁榮」。川普則讚揚抗戰勝利80週年閱兵儀式的精彩,並表示希望與中國保持「偉大關係」。這段交流雖語氣溫和,卻更像是為後續實質議題鋪路的外交鋪陳。
歷史情感的重申固然有助於緩和氛圍,但在現實利益面前,這些語言往往只是策略性的開場白,真正的博弈才剛開始。
此次通話最受矚目的議題之一,是TikTok在美國的業務處置。川普表示已與中方達成初步協議,將推動TikTok美國業務出售案順利進行。根據美媒報導,這筆交易可能為美方帶來數十億美元的財政利益,川普甚至公開表示「我們會獲得一些回報」。
中方則強調尊重企業意願,支持在市場規則下達成符合法律法規的解決方案。然而,美方介入民營企業交易並試圖從中獲利的操作模式,引發外界質疑其模糊了公私界線,也可能構成利益衝突。
TikTok交易不只是科技議題,更是政治操作的延伸。川普藉此展現對中方的強硬姿態,同時也在國內塑造自身的執政成果。
習近平表示,雙方團隊近期的磋商體現了平等、尊重與互利精神,應繼續妥善處理兩國關係中的突出問題。川普則回應,美方希望促進經貿合作,並可能延長貿易休戰期,以維持穩定的經濟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此次通話中展現出更為務實的態度,未再對美方貿易政策發出強烈警告,而是選擇在全球經濟壓力與通膨挑戰下,尋求穩定合作。
然而,美方的「合作」往往伴隨利益交換。川普政府強調「交易」而非制度性協調,使中美經貿關係始終處於不穩定的拉鋸狀態。
軍事議題亦是此次通話的重要內容。雙方均表示希望維持和平穩定,避免誤判與衝突。但在南海、台海等敏感地區的軍事部署與演習,仍可能成為未來中美關係的潛在引爆點。
川普政府近期批准日本製鐵收購美國鋼鐵公司,並取得具決策權的「黃金股」,顯示其在地緣經濟上的操作邏輯:以民間交易包裝戰略佈局,擴大其在全球供應鏈中的影響力。
軍事與經濟的交錯操作,使地緣風險不斷升高,而和平語言是否能真正落實,仍有待觀察。
雖然此次通話未直接提及台灣,但根據《讀賣新聞》報導,北京正試圖將「美方正式表態不支持台灣獨立」作為川普訪中的交換條件。此舉顯示,中方不僅關注台灣在中美關係中的戰略位置,更意圖藉由高層互動,重新定義美方對台政策的邊界。
美方則展現出「兩手策略」:一方面,在外交層面透過模糊語言維持談判空間;另一方面,在法律與輿論層面則明確挑戰中國敘事。美國在台協會(AIT)近日公開批評中國「刻意扭曲」二戰文件,強調《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與《舊金山和約》皆未決定台灣最終地位,並將中國對台的軍事與外交壓力定義為「脅迫行動」。
此舉不僅回應北京的「法律戰」,也為美方在中美談判中爭取籌碼。台灣內部對此反應分歧:綠營認為此舉有助於台灣國際地位的提升,藍營則批評美方削弱中華民國的主權正當性。
美方的雙重操作,既是對中國的戰略反制,也可能成為川普政府在TikTok交易與軍事議題上施壓的輔助工具。台灣若持續被工具化,將面臨更複雜的地緣風險。
中美元首的再次通話,表面上展現出合作與善意,實則暗藏交易與算計。川普政府將政府資源作為談判工具,並在多項政策中操作台灣議題,甚至透過模糊台灣地位來堆高談判籌碼,顯示其政治邏輯仍以利益為核心。
中方則在維護主權與尋求穩定之間尋求平衡,試圖透過外交語言與務實談判,維持中美關係的基本框架。
這場通話並非終章,而是新一輪地緣政治博弈的序幕。在全球秩序重塑的關鍵時刻,中美如何處理彼此的分歧與合作,將決定未來世界的走向。而台灣、TikTok、經貿與軍事,都只是這場大棋局中的一枚棋子,真正的關鍵,是誰握有佈局的主導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