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也hold不住!經濟學人:中國製造崛起全球震撼 佔比逾30%

中國出口不斷創新高,以上海洋山深水港來說,今年7月洋山深水港的集裝箱輸送量突破243萬標箱,同比增長約7%,再創歷史新高。圖為大陸港口貨櫃碼頭。圖/取自搜狐
中國出口不斷創新高,以上海洋山深水港來說,今年7月洋山深水港的集裝箱輸送量突破243萬標箱,同比增長約7%,再創歷史新高。圖為大陸港口貨櫃碼頭。圖/取自搜狐

《經濟學人》23日報導,中國工業實力難以單純以數字衡量,其製造業占全球比例超過30%,超過美、日、德及與南韓的總和。然而,這項數據仍低估中國製造對全球競爭對手與各國政府造成的心理壓力。

報導指出,中國企業效率高,加上國內價格割喉戰激烈,中國商品價格持續下降,連續近三年的出廠價下跌促使許多企業虧損,迫使它們急於進入利潤較高的海外市場。若以金額計算,中國出口成長亮眼;若以數量衡量,更是驚人。疫情前,全球約1/3出口貨櫃裝載中國組裝、種植或加工的產品,如今中國僅占全球GDP約五分之一,出口貨櫃占比卻超過36%。

一名在中國營商的外企老闆警告,「總有一天,中國與全球將無法消化更多中國商品,我認為這一刻正在逼近。」

封鎖境內市場 維護經濟與國安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限制境內重要市場,實施新規限制電腦晶片與醫療設備等進口,優先將經濟與國安置於短期成長之上。儘管受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變動關稅,影響了中國對美出口下降,但中國對亞、非、歐洲與拉美出口皆創歷史新高,總體貿易順差預計超過1兆美元。

《經濟學人》說,從巴西利亞(Brasília)、柏林(Berlin)到曼谷(Bangkok),各國政治人物一方面面臨保護成熟產業免受中國競爭衝擊的壓力,另方面,也希望中國投資者能參與建設未來產業,如電池工廠。這種矛盾使他們難以直接對中國採取強硬對抗措施。

北京強硬回應外國訴求 陸貿易野心難擋

當歐洲及其他國家領導人訪問北京,呼籲中國給予外國企業更公平待遇,或要求中方重新平衡經濟、提高中國消費者可支配收入時,中國官員態度依然強硬。一位西方外交官指出,北京在對川普貿易策略表達理解的同時,也警告若外國政府限制中國商品流通,將採取報復措施。

當被要求停止供應俄羅斯用於攻擊烏克蘭的無人機零件時,中方予以否認。外交官表示,中國領導階層「極有勇氣」,認為即便未贏得整場貿易戰,也能在對抗川普的關鍵戰役中獲勝。

川普政策反而助長中國野心

美國前資深外交官貝蘭(Sarah Beran)指出,美中在貿易戰中均過度自信。她分析,中國在川普第二任期未面臨結構性改革要求或創造對美企業公平競爭環境的情況下,獲得相對優勢。美方談判主要集中在總統關注的議題,如大豆、波音飛機以及TikTok技術授權。

此外,中國限制稀土礦與永久磁鐵出口的措施,引發全球製造業恐慌,凸顯中方已掌握關鍵供應鏈話語權。

中國限制稀土礦與永久磁鐵出口措施,凸顯中方掌握關鍵供應鏈話語權。圖/取自環球時報

中國限制稀土礦與永久磁鐵出口措施,凸顯中方掌握關鍵供應鏈話語權。圖/取自環球時報

展望未來,報導說,中國的AI機器人工廠將備受國際矚目。中方對其在全球製造業的影響力充滿自信,但這種自信對貿易夥伴而言難以承受。背後原因在於中國領導層企圖掌握全球製造業的制高點,「雖然黨內改革派擔憂這股製造動能可能難持續,但北京高層認為,川普採行的『中國式產業政策』(Chinese-Style Industrial Policies),如政府持有龍頭企業股份,無形中將為中國自身策略提供正當性並背書。」

一位中國經濟學家指出,美國「犯了大錯」,這一錯誤喚醒了中國,但無法阻止中國發展世界領先的產業。中國領導階層認為,自力更生理所當然,尤其在川普試圖切斷中國獲取美國技術,同時又向中國出口部分技術的矛盾情況下,更加堅定其自主發展的政策立場。

中國已成全球製造超級大國

《經濟學人》表示,中國已成全球製造超級大國,川普政策不僅未能阻止中國崛起,反而加速中國掌握全球產業制高點。從出口表現、經濟政策到AI製造,中國的企圖心與實力正在重新洗牌全球產業鏈,國際社會對中國製造的競爭力與影響力需重新評估。雖然中美貿易戰尚未落幕,但中國在全球製造版圖中的地位已不可忽視。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