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下大陸經濟承壓 北京上海最低工資破10600元 力保勞工權益

大陸各地政府近來上調最低工資,保障勞工的生活。圖為人民幣示意圖。圖/取自百度
大陸各地政府近來上調最低工資,保障勞工的生活。圖為人民幣示意圖。圖/取自百度

面對中美貿易戰,大陸經濟近期呈現疲弱走勢,各地政府仍陸續宣布上調最低工資,以保障勞工基本收入並刺激內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新標準,均已突破每月人民幣2500元,約新台幣1萬0600元。

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宣布,自9月1日起,月最低工資標準將由人民幣2420元調升至2540元,增幅約4.96%;非全日制小時計薪亦由26.4元提高至27.7元。上海市則已於7月1日調整,月最低工資由2690元上調至2740元,時薪自24元調至25元。上海至今仍保持全國最高標準。

除北京與上海外,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最低工資在2500元以上,此意味著一線城市勞工保障水準已突破該門檻。中新社指出,此輪調整延續近年「小步快跑」策略,反映官方在兼顧企業負擔與維護勞工權益之間的平衡考量。

據大陸《最低工資規定》,最低工資不得包含加班費、高溫補貼及夜班津貼等;至於「五險一金」是否納入,各地實務操作仍有差異,但多數地方明訂不得計入,以確保勞工實得薪資。

專家分析,調升最低工資一方面能提升低收入群體的消費能力,為內需市場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會增加部分中小企業的人力成本壓力,尤其在經濟成長放緩的背景下,業界對政策效果持觀望態度。以上海為例,這次僅調升50元,為近十多年來最小幅度,顯示地方政府在推進政策時更加謹慎。

新華網評論,最低工資制度既是社會保障的重要環節,也是分配制度調整的體現。隨著物價水準上升,適度調整有助維護勞工生活水準,但如何平衡企業承受力,仍是政策能否持續推進的關鍵。

整體來看,大陸各地最低工資水準呈現緩步上行格局。此次北京、上海的調升,使一線城市均達2500元以上,象徵官方在經濟承壓情況下,仍力圖強化基層勞動者保障,並透過穩定薪資與消費,為經濟復甦提供支撐。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