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台東市建農里內有兩尊先總統蔣公的塑像,因該處的土地為國有財產署所有,日前該署公告將拆除時引發里民反對的聲浪。多數里民認為政府「吃飽太閒」,甚至還有人嗆聲「敢拆就拿刀拼命」,可見這兩尊塑至少對民眾的生活並未造成不便或妨礙。
為何民進黨政府就是要全面移除蔣公的塑像呢?這不僅是民進黨「去中國化」政策的重要一環,也是為刨去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正當性。而這樣的作法,既是為走向務實台獨路線而清除歷史遺跡和記憶,更可讓中國國民黨選舉時的「基本盤」愈來愈小。
國民黨應發起還蔣介石公平運動
民進黨政權是依據《促進轉型正義條例》第5條第1項之規定,對於「出現在公共建築物或場所之紀念、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為「確立自由民主憲政秩序、否定威權統治之合法性及記取侵害人權事件之歷史教訓」,而「應予移除、改名,或以其他方式處置之」。
民進黨政權多年來扭曲「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的歷史真相,目的就是要把蔣公認定為「侵害人權的威權統治者」。然而,曾任二二八基金會執行長的廖繼斌,日前卻呼籲國民黨應發起「還蔣介石公平」運動。為什麼呢?
廖繼斌表示,民進黨政權不斷地灌輸全民錯誤的史實,汙衊蔣介石是二二八事件的「元凶」,這是連他這位二二八遺族都不能認同的罪名。不僅如此,今年二二八紀念日時,賴清德又稱蔣介石在國共內戰節節敗退,才會來台統治並導致了二二八事件,更罔顧二二八事件發生時的國共內戰的情勢,國軍尚居於上風的事實。
蔣公塑像可更改說明以緬懷德澤
蔣公塑像的設置固然在特定時空環境下有其政治社會化的目的,但現今仍然存在卻未必具有「紀念或緬懷威權統治者之象徵」的意義。台東市建農里原是一片蠻荒地,國民政府來台安排退伍軍人到此墾荒才形成聚落,而目前活動中心前仍存在的蔣公塑像,50年來在地部落族人也會在蔣公塑像旁舉辦豐年祭。由此可知,蔣公塑像對當地民眾來說,僅具有感念德澤的追思意義。
全面移除蔣公塑像的意義,只是為貫徹民進黨政權基於錯誤史實的官方意識形態,並以此來夯實能在台灣長期執政的基礎。事實上,蔣公在台灣推動了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九年國民義務教育和十大建設等重大貢獻,豈能僅依民進黨政權認定「侵害人權的威權統治者」作為蔣公的歷史的評價?因此,對於現有蔣公塑像的處理,大可更改或附加說明其對台灣的貢獻,而無一概移除的法理和現實需要。
妖魔化蔣公即刨去中國國民黨的正當性
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選舉時的「基本盤」愈來愈小,主要原因之一是連自己的歷史也已忘卻,只把黨當成沒有生命與傳承使命的選舉機器。殊不知,被民進黨政權扭曲和捏造後歷史,尤其是「妖魔化」蔣公的結果,已一再刨去了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正當性。
國民黨人面對蔣公塑像將全面遭移除,即使沒有飲水思源而懷抱「敢拆就拿刀拼命」的勇氣,但至少也該做到廖繼斌呼籲的「還蔣介石公平」運動吧?同時,全面移除蔣公塑像意味了抹煞蔣公對台灣的貢獻,也突顯了民進黨政權的專制性格。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