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從戰勝國變戰敗國 管中閔批賴清德815紀念文:毫無台灣意識

由松濤社發起並與32個民間團體共同協辦的「紀念中華民國抗戰勝利光復台灣80週年大會」,16日在中正紀念堂戶外廣場舉行。圖/松濤社提供
由松濤社發起並與32個民間團體共同協辦的「紀念中華民國抗戰勝利光復台灣80週年大會」,16日在中正紀念堂戶外廣場舉行。圖/松濤社提供

中華民國是二戰的戰勝國,但中華民國總統賴清德在815抗戰勝利紀念日發表的文章,卻讓國人分不清我們是戰勝國,還是戰敗國;前台大校長管中閔16日痛批賴清德的紀念文是一篇沒有中華民國主體性,缺乏民族自覺,也毫無台灣意識的貼文;但無論賴清德如何閃躲迴避,終究不能掩蓋815是中華民國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80週年的紀念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管中閔說。

為紀念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及台灣光復80週年,由民間團體松濤社發起並與32個民間團體共同協辦的「紀念中華民國抗戰勝利光復台灣80週年大會」,16日在中正紀念堂戶外廣場舉行。大會主席、前國防部長伍世文致詞指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適逢台灣光復80週年,期盼台海永遠和平並避免發生戰火。同時,大會也宣讀四點宣言,呼籲全國同胞一心一德,再創中華民國之榮光。

前國防部長伍世文16日致詞指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期盼台海永遠和平並避免發生戰火。圖/記者洪子苓攝

前國防部長伍世文16日致詞指出,戰爭沒有贏家,和平沒有輸家,期盼台海永遠和平並避免發生戰火。圖/記者洪子苓攝

伍世文指出,抗日戰爭是國民政府領導全國軍民,以艱苦慘烈的犧牲所贏得的勝利,讓台灣得以重回祖國懷抱,今天特別慶祝這場民主自由戰勝法西斯的聖戰,猶具重大歷史意義;同時,也要趁這個機會,緬懷先總統蔣介石並向80年前為國犧牲的英勇將士以及受難同胞們表達由衷的哀悼之意。

伍世文表示,民國26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引爆抗日戰爭,國軍在沒有獲得任何國際資源情況下,獨立堅持對抗日軍,整整牽制了日軍4年,後來蘇聯又與英軍、美軍夾擊德軍,逼使德國投降;最後,美國於長崎、廣島投下原子彈後,日軍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伍世文回憶,抗戰8年,國軍官兵犧牲300多萬人,包括將官286位,民眾傷亡2000多萬人,過程壯烈,值得後人景仰;民國32年,英美政府宣布廢除不平等條約,並與國民政府訂定平等條約,完成國父孫中山的遺願。

伍世文強調,戰爭不僅軍人為國捐軀,平民百姓也會妻離子散,當今的烏克蘭與巴勒斯坦、加薩難民的際遇,都可以證明,戰爭無情,百姓無辜。

活動最後,大會發表四點聲明:一,告慰中華民國子孫,中華民國戰勝異族入侵,抗戰勝利為中華民族代代承宗,萬世楷模;二、殉國將士在天之靈,絕不辜負他們對青天白日國徽、國旗犧牲,矢志復興中華民國再造自由中國;三、中華民國在蔣介石領導下,戰勝日本,今天面對蔣公銅像,向中華民國偉大英雄表達崇高敬意;四、中華民國因抗戰勝利,迫使列強廢除不平等條約,躍升世界四強,與美英蘇共創聯合國,光復日本占據之台灣,呼籲全國同胞一心一德,再創中華民國之榮光。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